暮春的晨光透过太庙檐角的铜铃,将斑驳金辉洒在朱漆斑驳的廊柱上。开元盛世的熏风拂过编钟悬垂的流苏,乐工们正调试着笙箫的宫商——这是《享太庙乐章·雍和》诞生的时刻。
唐玄宗命张说改制雅乐时,太常寺的青铜祭器刚被拭去安史之乱的尘埃。据《旧唐书·音乐志》载,这组郊庙歌辞需合"以五行为次,每月孟享"的礼制,而《雍和》恰如它的名字,取《诗经》"有来雍雍"之意,在冬至祭昊天上帝时奏响。乐官们捧着缀满星辰纹的冕服,将"粢盛咸絜"的祭品摆成《周礼》规定的"笾豆十二"之数。
张说在撰写"永言孝思"时,笔锋或许停顿了片刻。长安城南的圜丘祭坛刚举行过玄宗亲祀的仪式,《唐会要》卷九记载当时"皇帝初献,太尉亚献"。那些青铜爵中晃动的醴酒,倒映着武则天时代被削弱的李唐宗庙制度正在复兴。而"庶几不匮"的结句,恰与《毛诗正义》"孝子不匮"的注疏遥相呼应,让盛唐的礼乐光华在《礼记·祭统》"致齐于内,散齐于外"的古老训诫中流转生辉。
当太祝官吟唱到"乐以感灵"时,太庙殿角的鎏金鸱吻正承接住最后一缕夕阳。这短短三十二字的颂诗,在《开元礼》的竹简与《乐府诗集》的绢帛间,完成了从汉代《郊祀歌》到唐代雅乐的千年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