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享章怀太子庙乐章。武舞作

2025年07月05日

绿林炽炎历,黄虞格有苗。沙尘惊塞外,帷幄命嫖姚。
七德干戈止,三边云雾消。宝祚长无极,歌舞盛今朝。

佚名

译文

郊庙歌辞。享章怀太子庙乐章。武舞作
郊庙祭祀歌辞。为章怀太子庙祭祀乐章。武舞表演开始
绿林炽炎历,黄虞格有苗
绿林军起义如烈火般猛烈,黄帝虞舜的德政感化了有苗部落
沙尘惊塞外,帷幄命嫖姚
塞外沙尘飞扬战事紧急,军帐中任命霍去病(嫖姚校尉)为将
七德干戈止,三边云雾消
以武德止息干戈,边疆战云消散
宝祚长无极,歌舞盛今朝
国运绵长无尽,今日歌舞升平

词语注释

炽炎历:形容如火般猛烈(chì yán lì)
黄虞:指黄帝和虞舜,上古贤君
格有苗:感化有苗部落。格,感化;有苗,古代部落名
嫖姚:指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piáo yáo)
七德:指武德的七种表现,出自《左传》
宝祚:国运,皇位(zuò)

创作背景

在盛唐气象的恢弘帷幕下,《郊庙歌辞·享章怀太子庙乐章·武舞作》以金戈铁马之姿,镌刻下一段特殊的礼乐记忆。章怀太子李贤,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高宗嫡子,其悲剧命运与庙堂祭祀的庄严在此形成深刻对话。

永隆元年(680年),李贤因"谋逆"罪名被废为庶人,四年后客死巴州。中宗复位后,于神龙初(705-707年)追赠太子谥号"章怀",并立庙享祀。此乐章正是庙祭仪式中武舞部分的颂词,透过"绿林炽炎历"的烽烟意象,暗喻武周革命的风云变幻;而"黄虞格有苗"的典故,则以黄帝征服蚩尤的传说,隐喻李唐皇室重掌乾坤的合法性。

乐辞中"沙尘惊塞外,帷幄命嫖姚"的壮阔笔触,既是对唐代边塞武功的文学化呈现——天宝年间唐军与吐蕃、突厥的频繁战事在此凝练为意象结晶;更是以霍去病(嫖姚校尉)的典故,构建起祭祀对象与帝国武德的象征连接。当"七德干戈止"化用《左传》"武有七德"之典,"三边云雾消"描绘的不仅是疆域安定,更暗含对章怀太子冤屈的某种政治平反。

在开元礼乐鼎盛时期,这类庙乐章已超越单纯的哀悼,成为展示"宝祚长无极"王朝气象的仪式载体。末句"歌舞盛今朝"的华彩收束,将武舞的铿锵节奏与盛唐的集体记忆熔铸一体,让祭祀空间里的剑器腾挪,最终升华为对不朽唐魂的礼赞。

赏析

这首《郊庙歌辞·享章怀太子庙乐章·武舞作》以恢弘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战争与和平交叠的历史画卷,在庄重的庙堂乐章中暗藏深沉的情感涌动。

意象的张力与历史纵深
诗歌开篇即以"绿林炽炎历"与"黄虞格有苗"形成时空对仗,前者以燃烧的丛林象征战火纷飞,后者用黄帝虞舜的典故暗喻德政化育。这种意象的强烈碰撞,恰如《乐府诗集》评注所言:"以火德之烈对照圣王之淳,见征伐之本在于止戈"。塞外沙尘与帷幄运筹的虚实相生,更凸显军事智慧与自然力量的抗衡。

情感的层递与升华
诗中情感脉络如乐章般渐次高昂。从"惊塞外"的紧张,到"命嫖姚"的决断(嫖姚指霍去病,此处喻指良将),最终在"七德干戈止"处达到转折。学者傅璇琮在《唐代礼乐文学研究》中指出:"七德典出《左传》'武有七德',诗人将武力征伐转化为道德教化,此乃唐代宫廷乐章特有的政治修辞"。末句"宝祚长无极"的祈愿与"歌舞盛今朝"的欢庆,构成天人感应的圆满闭环。

礼乐精神的当代诠释
此诗作为庙堂乐章,其特殊价值在于将武舞的刚健融入祭祀的庄严。任半塘在《唐声诗》中特别推崇此篇:"以金戈铁马之姿,行慎终追远之礼,武舞之精神在肃穆中见飞扬"。三边云雾的消散既是实写边患平息,又暗喻天地澄明的祥瑞之兆,这种多重象征手法正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体现。

全篇以五言八句的紧凑结构,完成从金戈铁马到箫韶九成的意境转换,正如程千帆所言:"唐代祭祀乐章之妙,正在于用最简练的仪式性语言,承载最丰赡的历史记忆与最炽热的现世情怀"。

点评

此篇郊庙乐章以金石之声写庙堂气象,章怀太子庙前的武舞场景在词臣笔下化作煌煌史诗。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评点曰:"'沙尘惊塞外,帷幄命嫖姚'十字有千军万马之势,而'宝祚长无极'五字复归雍容,得颂体之正。"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尤为激赏其章法:"由武事陡接文德,如乐舞之干戚羽旄倏忽变换,'七德''三边'之对,暗用《左传》《汉书》典而浑融无迹。"

近代词学家龙榆生《唐宋乐舞词笺》则从礼乐角度剖析:"此章可贵处在以武舞之刚健写宗庙之肃穆,'绿林''黄虞'二句将上古征伐与有苗臣服典故熔铸为典重雅言,恰合《礼记》'武舞象功'之旨。"尤为精妙的是末句"歌舞盛今朝",学者叶嘉莹指出:"结句以当世之欢承长祚之祈,使肃穆的宗庙颂赞顿生飞扬之致,此正见盛唐气象之吞吐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