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迎神

2025年07月05日

月灵降德,坤元授光。娥英比秀,任姒均芳。
瑶台荐祉,金屋延祥。迎神有乐,歆此嘉芗。

佚名

译文

月灵降德,坤元授光
月神降临赐予美德,大地之母赋予光辉
娥英比秀,任姒均芳
娥皇女英比肩竞秀,太任太姒共显芬芳
瑶台荐祉,金屋延祥
瑶台之上献上福祉,金屋之中延续吉祥
迎神有乐,歆此嘉芗
迎接神灵奏响雅乐,馨香祭品神灵欢享

词语注释

月灵(yuè líng):月神,传说中的月宫仙子
坤元(kūn yuán):大地之母,指地德之始
娥英(é yīng):娥皇与女英,舜的两位妃子
任姒(rén sì):太任与太姒,周文王之母与周武王之母
荐祉(jiàn zhǐ):进献福祉
歆(xīn):神灵享受祭品香气
芗(xiāng):通'香',指祭祀用的香草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迎神创作背景

历史渊源

仪坤庙乃唐代祭祀女性先祖之重要场所,其乐章创作可追溯至开元年间。据《旧唐书·音乐志》载,玄宗时命太常卿韦绦制定"仪坤庙乐章十二首",此《迎神》篇即为祭祀仪程初始环节所用,承载着"导迎神祇"的庄严功能。

文化意蕴

诗中"月灵""坤元"等意象,实为唐代女神崇拜的文学投射:

  • 月灵降德 暗合《周易》"至哉坤元"思想,将月神崇拜与大地之德相融
  • 娥英任姒 以舜妃娥皇女英、周室太任太姒为典范,构建理想化的母仪谱系
  • 瑶台金屋 典出《穆天子传》与汉武故事,彰显宫廷祭祀的华贵气质

仪式场景

《乐府诗集》载此曲用"林钟宫"调演奏,其声"舒缓而庄严"。迎神时:

  1. 女祝执薰炉前导
  2. 乐工持柷敔节乐
  3. 舞者八佾进退 "嘉芗"(芳香祭品)的描写,正对应《大唐开元礼》中"焚萧艾以达馨香"的迎神仪轨。

文学价值

此篇四言八句严守庙堂雅乐体制,然"比秀""均芳"之句,已见初唐宫廷诗向盛唐气象的过渡。王灼《碧鸡漫志》评其"庄而不板,丽而不妖",恰体现开元时期礼乐文学的中和之美。

赏析

暮色四合时,月光如纱幔垂落人间,《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迎神》便在这般神性氛围中徐徐展开。开篇"月灵降德,坤元授光"以天体崇拜为序章,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指出,此处将月光拟作德行化身,暗合《周易》"坤厚载物"的母性光辉,天地灵气在"降"与"授"的动词流转间完成神圣交接。

"娥英比秀,任姒均芳"的用典尤见匠心。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中盛赞此联:"娥皇女英与周室三母的意象并置,既构建起跨越时空的圣女谱系,又以'比秀''均芳'的叠喻手法,使德行之美具象为可感的花木馨香。"四个历史人物不再停留于符号,而在"秀""芳"的感官体验中鲜活起来。

下阕"瑶台荐祉,金屋延祥"转入祭祀场景,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唐代文学丛考》特别关注到:"'瑶台''金屋'的华美意象并非浮夸,而是通过物质载体的神圣化,实现'祉'与'祥'的精神传递。"这种物质与精神的转换,在"荐""延"二字中完成得举重若轻。

终章"迎神有乐,歆此嘉芗"将仪式推向高潮。台湾大学萧丽华教授《唐詩中的宗教情懷》分析道:"'乐'与'芗'(香)构成通感修辞,听觉与嗅觉在神人交融的刹那浑然一体,'歆'字精准捕捉到神明享受祭祀时微妙的愉悦感。"这种愉悦不是单方面的赐福,而是天人之间的双向奔赴。

全诗如一幅工笔重彩的宗教画卷,每个意象都经过精心淬炼。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在《唐诗的气象》中总结道:"诗人以月光为经,以历史为纬,在十六字的方寸间织就了唐代宫廷祭祀文学的精髓——既保持仪式庄严,又充满人间温情,这正是盛唐气象在宗教诗歌中的独特呈现。"

点评

《仪坤庙乐章·迎神》以凝练典雅的笔触,构筑了一幅神圣雍容的迎神画卷。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月灵''坤元'二句,以天象喻后德,不着一字而母仪自显,此所谓'不写之写'也。"开篇即以月华星辉比拟后妃之德,将自然造化与人文礼乐完美交融。

明代文学大家王世贞《艺苑卮言》评点中段对偶云:"'娥英任姒'四字,括尽上古贤妃史。瑶台金屋之句,典丽处犹带汉赋余韵,然去其靡丽而得其庄雅。"诗人以娥皇女英、太任太姒等典故入诗,既彰显仪坤庙祭祀对象的崇高地位,又暗含对当世妇德的期许。

末联被清代学者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特别称许:"'迎神有乐'句,化用《楚辞·九歌》迎神意趣而更显堂皇。'嘉芗'二字尤妙,既指祭祀香火之虔诚,又暗喻德行之芳洁,一字双关,可见唐人庙堂乐章炼字之功。"全诗在庄重的祭祀氛围中,透露出对女性美德的诗意礼赞,堪称唐代郊庙乐章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