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沙陀族将领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定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宗庙乐舞作为国家礼制的重要载体,《文明舞》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祭祀乐章。
其创作蕴藉着双重政治隐喻:一方面以"帝业光扬,皇图翕赫"昭示着对唐室正统的承继——李存勖自诩为李唐宗室后裔,通过"翕赫"(盛大光明)的皇权意象,强化其政权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信及豚鱼,恩沾动植"化用《周易·中孚》"豚鱼吉"典故,暗喻新兴王朝欲以德政驯服四方。史载庄宗初即位时"改元同光,示嗣唐祚",乐辞中"懿范鸿名"的赞颂,实为通过礼乐重构集体记忆的政治实践。
艺术表现上,此篇承袭唐代郊庙歌辞四言古体的庄重形制,却渗透着五代特有的雄浑气质。"神功不测"的夸饰与"传之万亿"的祈愿相呼应,折射出乱世中统治者对天命无常的隐忧。当铜钟夔鼓在太庙响起时,这些鎏金的文字便成为沙陀铁骑入主中原后,最精致的文化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