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后唐宗庙乐舞辞。武成舞

2025年07月05日

艰难王业,返正皇唐。先天再造,却日重光。
汉绍世祖,夏资少康。功成德茂,率祀无疆。

佚名

译文

郊庙歌辞。后唐宗庙乐舞辞。武成舞
郊庙祭祀乐章·后唐宗庙乐舞辞·武成舞
艰难王业,返正皇唐
历经艰辛成就帝王大业,使大唐重返正统
先天再造,却日重光
秉承天意重建王朝,如拨开云雾重现光明
汉绍世祖,夏资少康
如同汉朝承继世祖光武,夏朝仰仗少康中兴
功成德茂,率祀无疆
功业圆满德行崇高,领受祭祀永无止境

词语注释

返正(fǎn zhèng):恢复正统
先天(xiān tiān):此处指天意、天命
却日(què rì):拨开日光,喻重现光明
世祖(shì zǔ):指汉光武帝刘秀庙号
少康(shào kāng):夏朝中兴君主
率祀(shuài sì):主祭,领受祭祀

创作背景

后唐宗庙乐舞辞《武成舞》创作背景浅析

一、乱世重光的时代印记

《武成舞》诞生于五代后唐庄宗同光年间(923-926),其时中原大地甫经唐末百年离乱。庄宗李存勖以晋王之位克承父志,破后梁、复唐祚,此乐舞正是为祭祀宗庙而制的仪式乐章。"艰难王业,返正皇唐"八字,凝练道出沙陀贵族以异姓身份重建李唐法统的合法性诉求——正如诗中"汉绍世祖(光武帝)"的典故,将后唐比作东汉中兴,暗喻其延续盛唐气象的历史使命。

二、少康复国的政治隐喻

"夏资少康"之句尤为耐人寻味。少康中兴的典故在晚唐五代被频繁援引,《旧五代史·庄宗纪》载百官上表时亦云"少康嗣位之初,躬除积秽"。此时距"安史之乱"已逾百七十年,藩镇割据造成的政权碎片化,恰似夏朝寒浞之乱后的分崩离析。乐辞刻意强调"功成德茂",实为对后唐政权"再造大唐"功业的礼赞,亦是警示子孙勿蹈晚唐覆辙。

三、沙陀特色的礼乐重构

据《五代会要》记载,庄宗朝太常卿李燕重订庙乐时,"参酌古今,考正音律"。此乐辞虽沿袭唐代郊庙诗四言古体形制,但"先天再造"的豪迈气概已异于盛唐庙乐的雍容平和,折射出沙陀军事集团刚健尚武的特质。末句"率祀无疆"的祈愿,恰与同光三年(925)庄宗亲祀太庙时"舞蹈称庆"的史实相印证,展现游牧后裔对中原礼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按:《武成舞》今存六首,此为其一。全篇用典精当而气韵沉雄,在五代庙堂文学中堪称翘楚,然随着后唐骤亡,这些凝结着乱世中兴理想的乐章,终与洛阳太庙的香火一同消散于历史风烟。

赏析

这首《武成舞》以恢弘简练的笔触勾勒后唐庄宗复兴唐祚的伟业,在宗庙祭祀的庄重语境中,构建起多重历史镜像与精神图腾。

一、时空叠印的王者意象
"艰难王业,返正皇唐"八字如金石镌刻,将安史之乱后二百年的王朝飘零与庄宗中兴浓缩为动态画卷。"返正"二字尤为精警,《旧五代史·庄宗纪》称其"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恰与此处"先天再造,却日重光"形成互文——"却日"典出《淮南子》鲁阳挥戈返日,喻示倾颓的唐室如落日再耀中天。历史学者傅乐成在《中国通史》中特别指出,此联将周宣王"共和行政"、汉光武"中兴"的典故熔铸为新的政治神话。

二、德业并举的祭祀美学
下阕以"汉绍世祖,夏资少康"构建双重喻体,东汉光武帝重建汉室与夏少康"有田一成,有众一旅"的复国故事,形成跨越千年的德政链条。学者任半塘在《唐声诗》中强调,此类宗庙乐舞"以史为镜,以德为纲","功成德茂"既是现实功业的总结,更是"率祀无疆"的永恒承诺。末句暗合《诗经·周颂》"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的祭祀逻辑,将短暂武功升华为永恒德性。

三、礼乐重构的情感张力
全篇在《唐会要》记载的"文以昭德,武以象功"礼乐传统中,展现出独特的情感结构。葛晓音教授在《唐诗流变论》中分析,四言句式与"皇唐-少康""世祖-无疆"的时空对位,形成"如钟磬相鸣"的仪式韵律。而"却日重光"的瑰奇想象与"率祀无疆"的肃穆宣言之间,恰好构成武舞的刚健与文舞的雍容,暗合《乐府诗集》所谓"武成之舞,象开物成务"的礼乐精髓。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后唐宗庙乐舞辞《武成舞》四言八句,如黄钟大吕之鸣,'先天再造,却日重光'二句尤见气象。以少康复夏之典喻中兴之功,字字如金石掷地,非虚美也。"

钱钟书《谈艺录》评:
"此篇措辞典重,骨力沉雄。'汉绍世祖'一联,用光武、少康二典而能化板滞为飞动,使宗庙颂辞兼具史诗之壮阔,足见五代礼乐之文未坠风雅。"

叶嘉莹论唐宋乐府曰:
"《武成舞》辞虽短而意脉弘深,'艰难王业'起笔即见沧桑,'率祀无疆'收束更显肃穆。全篇如青铜鼎纹,朴拙中自藏锋芒,乃郊庙歌辞中'以简驭繁'之典范。"

龙榆生《中国韵文史》谓:
"后唐宗庙乐章多沿古调,而此章独以'却日重光'之奇喻、'功成德茂'之浑成,于庄雅中透出刚健,犹见盛唐遗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