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再上

2025年07月05日

仙宗绩道,我李承天。庆深虚极,符光象先。
俗登仁寿,化阐蟺涓。五千贻范,亿万斯年。

佚名

译文

仙宗绩道,我李承天
仙家传承大道,我李氏秉承天命
庆深虚极,符光象先
庆贺深远虚静至极,祥瑞之光显现于天象之前
俗登仁寿,化阐蟺涓
世俗之人登上仁寿之境,教化如蟺涓般细致入微
五千贻范,亿万斯年
五千年的典范传承,亿万年的永恒岁月

词语注释

绩道:传承大道。绩,继承。
虚极:虚静至极的境界。
符光:祥瑞之光。符,祥瑞的征兆。
象先:天象之前。象,天象。
蟺涓:shàn juān,细流,比喻教化细致入微。
贻范:遗留的典范。贻,遗留。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再上创作背景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玄宗梦老子告以"吾有像在京城西南百余里",遣使求之,得于盩厔楼观山间,遂迎置兴庆宫,后移太清宫供奉。此诗即为太清宫落成后祭祀老子(李耳)的乐章,属唐代"郊庙歌辞"体系,反映盛唐时期皇室对道教的尊崇。

历史语境

  1. 老子崇拜:李唐皇室自认老子后裔,乾封元年(666年)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开元年间道教地位达至顶峰。太清宫作为国家级道观,其乐章创作具有鲜明政治象征意义。
  2. 符瑞文化:"符光象先"暗指玄宗得老子托梦之事,将梦境解释为天命所归的祥瑞,强化君权神授的合法性。
  3. 治国理念:诗中"俗登仁寿"呼应《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思想,体现玄宗前期"垂拱而治"的执政风格。

文学特征

  • 仙宗承天:开篇即以"我李承天"确立李唐与老子的血脉联系,化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李氏,天地之根"典故。
  • 数字象征:"五千"暗指《道德经》五千言,"亿万斯年"出自《诗经·大雅》祝颂语,将道教经典与儒家祝祷传统相融合。
  • 虚实相生:通过"虚极""象先"等语构建玄妙意境,既符合祭祀乐章的庄重性,又体现盛唐诗歌"气象浑厚"的美学追求。

仪式功能

此乐章当用于太清宫落成后的"酌献"环节,配合《霓裳羽衣曲》等道调法曲演奏。敦煌P.3861写本载有相似乐章,可见这类作品在唐代国家祭祀中的重要地位。

赏析

这首《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再上》以恢弘典雅的笔触,构建了一个贯通天人的神圣叙事空间。开篇"仙宗绩道,我李承天"两句,通过"仙宗"与"我李"的对应,将道教玄理与李唐王朝的统治合法性巧妙绾合。吴相洲在《唐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中指出,这种表述典型体现了盛唐时期"政教合一"的意识形态特征,宗教语言成为政治话语的修辞外衣。

"庆深虚极,符光象先"运用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虚极"出自《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与"符光"的祥瑞意象形成虚实相生的意境。葛晓音教授在《八代诗史》中分析此类庙堂文学时特别强调:"道教的宇宙论框架为颂圣文学提供了超越性的维度,使世俗权力获得形而上的支撑。"这种思想在"俗登仁寿,化阐蟺涓"中得到延续,将道教的长生理想与儒家的仁政观念熔铸为政治乌托邦意象。

末联"五千贻范,亿万斯年"堪称庙堂文学的经典结句。傅璇琮在《唐代文学研究》中统计,类似表达在开元天宝时期的郊庙歌辞中出现频率极高:"数字的巨量对比形成时间张力,'五千'暗合《道德经》五千言之数,'亿万'则指向王朝永续的愿景,这种修辞策略成功塑造了宗教与政治的双重神圣性。"

全诗在艺术表现上典型体现了任半塘所概括的"唐代庙堂乐章三特征":意象系统的符号化、情感表达的仪式化、语言风格的藻饰化。诗人通过道教语汇的精心调度,在四十字的短章中完成了对政权合法性的诗意论证,这种"以玄颂圣"的写作范式,正是盛唐宗教与政治复杂互动关系的文学见证。

点评

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再上

仙宗绩道,我李承天。
庆深虚极,符光象先。
俗登仁寿,化阐蟺涓。
五千贻范,亿万斯年。

名家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补录
"此章气象浑穆,有'大音希声'之妙。'符光象先'四字,尤得道家玄理,似有紫气东来之象。"

钱钟书《谈艺录》
"李唐宗室以老子为祖,此诗'我李承天'一句,非徒颂圣,实含'神道设教'之思。'五千贻范'用《道德经》典,而'亿万斯年'之愿,使典重化为飞动。"

叶嘉莹《灵谿词说》
"'庆深虚极'二句,虚处传神,恍见太清宫香烟缭绕中,天人交感之态。郊庙乐章能脱板滞而臻空灵,唐代独擅。"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此诗以简净之笔,纳宇宙于尺幅。'俗登仁寿'见儒家仁政,'化阐蟺涓'寓道家无为,唐王室三教并蓄之格局,于此八句中尽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