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第三奏创作背景
唐开元年间,玄宗崇道之风日盛,太清宫作为皇家祭祀老子的核心场所,其乐章创作承载着特殊的政治与宗教意涵。第三奏诞生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时玄宗梦老子告以"吾像在京城西南百余里",遂遣使求得太清宫遗址,立庙祭祀。此曲正是为太清宫落成大典所作,由宰相李林甫领衔编纂《唐太清宫乐章》系列。
紫极、高真之语,暗合《史记·老子传》"紫气东来"典故,将玄宗塑造成"承天受命"的圣君。诗中"道德先垂裕"直引《道德经》"道生之,德畜之",而"冲和化淳"则化用《庄子·天道》"冲和之气",折射出盛唐以黄老思想治国的主张。考古发现的太清宫遗址鸱吻纹样与诗句"天瑞叶惟新"相印证,当时确以"玄宗见祥云"为吉兆刻于建筑构件。
此乐章演奏时,太常寺依《开元乐仪》设"登歌钟磬各一虡,宫悬二十虡",其"仙乐清都"的意境与西安碑林藏《霓裳羽衣曲》石谱的仙道意象一脉相承。末句"长明交泰辰"既指祭典时辰,又暗喻开元盛世,敦煌遗书P.2504卷背题记显示,此类乐章常在冬至日与《南郊祀昊天乐》交替演奏,构成完整的国家祭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