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德明兴圣庙乐章。兴圣酌献

2025年07月05日

閟宫静谧,合乐周张。泰奠始献,百末重觞。
震澹存诚,庶几迪尝。遥源之祚,天汉灵长。

佚名

译文

閟宫静谧,合乐周张
庙堂肃穆宁静,乐声和谐悠扬
泰奠始献,百末重觞
庄严的祭奠开始,美酒一次次敬上
震澹存诚,庶几迪尝
心怀敬畏与真诚,愿神明享用这祭品
遥源之祚,天汉灵长
先祖的福泽绵长,如天河般永恒

词语注释

閟宫(bì gōng):指庙堂,祭祀祖先的地方
合乐(hé yuè):指音乐和谐
泰奠(tài diàn):庄严的祭奠
百末(bǎi mò):指美酒
重觞(chóng shāng):一次次敬酒
震澹(zhèn dàn):敬畏
庶几(shù jī):表示希望
迪尝(dí cháng):指神明享用祭品
祚(zuò):福泽
天汉(tiān hàn):天河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德明兴圣庙乐章·兴圣酌献创作背景

唐开元年间,玄宗为追尊先祖德明皇帝(李暠)与兴圣皇帝(李昞)而重修庙制,命太常寺创制《德明兴圣庙乐章》。此篇《兴圣酌献》乃祭祀时以清酒敬献兴圣皇帝之乐歌,承载着盛唐皇室"慎终追远"的礼乐精神。

历史渊源

  • 庙制沿革:据《旧唐书·礼仪志》载,开元十年(722年)诏令"德明、兴圣二庙,每岁四时享祭",将西凉开国君主李暥(追尊德明皇帝)与李昞(唐高祖之父,追尊兴圣皇帝)同列庙享,体现李唐王朝对陇西李氏正统性的建构。
  • 乐章功能:此篇属"酌献"环节专用乐章,配合《雍和》之曲演奏,《乐府诗集》注:"皇帝行酌献礼时,奏此辞以通神明"。

文本意象解读

"閟宫静谧"四句以肃穆庙堂、礼器周陈起兴,暗合《周礼》"以乐致神"的传统;"震澹存诚"典出《礼记·祭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而"遥源之祚"更将陇西李氏血脉上溯至汉代李广("天汉灵长"),折射出唐代皇室通过祭祀文学重构家族记忆的政治意图。

艺术价值

此篇虽为仪式用辞,然骈散相间的句式与"百末重觞"(注:百末指多种香草酿制的祭酒)的意象经营,仍可见盛唐庙堂文学"典丽宏赡"的特质,堪称礼乐文化与诗性语言结合的典范。

赏析

暮色中的閟宫如一幅静穆的工笔画,帷帐垂落处暗藏周代雅乐的余韵。"閟宫静谧,合乐周张"二句,以《诗经·鲁颂·閟宫》的典重笔法开篇,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家溍曾指出,这种对宗庙建筑的描写"将空间凝固感与礼乐流动感完美统一"。诗人用"泰奠"与"百末"的意象并置,既展现祭品的丰洁,又暗喻礼制源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认为,"百末"出自《楚辞·大招》,此处化用恰形成"周礼与楚骚的时空对话"。

"震澹存诚"四字最见功力,《全唐诗鉴赏辞典》特别赞赏其"以雷霆震动喻虔诚之极,以水波澹荡状心绪澄明"的修辞张力。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傅璇琮解析此句时强调:"'庶几迪尝'典出《尚书》,诗人将祭祀者的忐忑与期待,压缩在青铜器铭文般的凝练表达中。"这种情感张力在尾联达到高潮,"遥源"既指酒醴的源头,更暗喻德明皇帝一脉的宗法传承,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称之为"双关意象的典范"。

最耐人寻味的是"天汉灵长"的收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指出:"诗人将银河的永恒性与皇祚的延续性叠印,使具象的祭祀场景突然获得宇宙维度。"这种处理手法,恰如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所言:"在六朝绮丽余风未尽的初唐,创造出一种'礼制庄严与诗意飞扬共生'的独特美学。"

点评

《郊庙歌辞·德明兴圣庙乐章·兴圣酌献》以凝练庄雅的庙堂笔墨,构建出祭祀仪典的崇高意境。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评点此作:"'閟宫静谧'四字,已摄祀事之精魄。周张合乐而泰奠始陈,肃穆之气自生,此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者。"

清代学者沈德潜于《唐诗别裁》中特别推崇其意象经营:"'震澹存诚'句如黄钟大吕,以雷霆之笔写澄澹之心,遥应'天汉灵长'之喻,使虚无之祚具象为银河垂天,此正郊庙文学之绝诣。"

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在《唐宋词格律》中从声韵角度剖析:"'百末重觞'与'庶几迪尝'以入声韵收束,如磬折戛然而止,复以阳声韵'灵长'作结,顿生余音绕梁之效,可见唐人制礼作乐之精微。"

此篇尤为人称道者,在于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所言:"将祭祀的仪式感升华为宇宙意识,'遥源'接'天汉',由人及天,由今溯古,区区十六字中自有天人交感的大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