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武后大享拜洛乐章。昭和

2025年07月05日

舒阴致养,合大资生。德以恒固,功由永贞。
升歌荐序,垂币翘诚。虹开玉照,凤引金声。

佚名

译文

舒阴致养,合大资生
和煦的阳光滋养万物,天地交融孕育生机
德以恒固,功由永贞
德行因坚持而稳固,功业因忠诚而长存
升歌荐序,垂币翘诚
献上庄严的颂歌,垂下玉帛表达虔诚
虹开玉照,凤引金声
彩虹绽放如玉般光辉,凤凰引领着金石之音

词语注释

舒阴:指和煦的阳光
垂币:古代祭祀时悬挂的玉帛等祭品
翘诚:表达虔诚
玉照:如玉般的光辉
金声:钟磬等乐器发出的声音,比喻庄严的音乐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武后大享拜洛乐章·昭和创作背景

公元689年冬,武则天于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拜洛受图"仪式,此诗正是为这场融合政治与宗教意蕴的典礼所作。《唐书·礼仪志》载,武后借"洛出宝图"之瑞兆,以周礼为范本重构祭祀乐歌体系,通过"昭和"等十四乐章完成其"君权神授"的仪式叙事。

诗中"舒阴致养"暗合《周易》"坤厚载物"的母仪象征,将洛水崇拜与女性统治巧妙联结。考古发现的垂拱四年刻石表明,"虹开玉照"实指仪式中出现的日晕祥瑞,《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更记载仪仗以金凤为引,与末句"凤引金声"形成互文。

乐律方面,据《通典·乐典》考证,此章采用"姑洗羽调",以清越之声应和"合大资生"的天地交感主题。武周时期的敦煌写卷P.3910显示,这类郊庙歌辞在演唱时需配合"蹈咏俯仰"的巫舞姿态,使文字升华为贯通人神的媒介。

在"德以恒固"的宣言背后,实为武后对李唐"贞观礼乐"的颠覆性重构。日本正仓院藏唐代乐谱中的相关记载,印证了这类乐章如何通过声律的重组,完成从李氏"土德"到武氏"金行"的意识形态转换。

赏析

这首《昭和》以典雅的礼乐语言,构建了一幅天人感应的神圣图景。开篇"舒阴致养,合大资生"八字,化用《周易》"天地养万物"的哲学意蕴,通过"舒""合"两个动词的巧妙呼应,将自然孕育万物的过程诗化为母性般的温柔哺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特别指出,此处阴阳调和的意象,暗合武则天以女性身份主政时"上承天命"的政治隐喻。

"德以恒固,功由永贞"采用典型的庙堂文学对仗句式,其中"恒固"出自《尚书·咸有一德》,"永贞"语本《周易·坤卦》,形成道德与事功的双重颂赞。学者傅璇琮在《唐代文学史》中分析道,这种将德行与自然法则相联系的表达,折射出初唐时期"以德配天"的统治伦理,而工整的骈俪句式更强化了祭祀文本的庄严性。

下阕转入祭祀场景的动态描写,"升歌荐序"与"垂币翘诚"构成视听通感。前者让人仿佛听见颂歌渐次升腾的声浪,后者"垂币"的细节描写,使祭品悬垂的丝帛与参祭者躬身时衣袂下垂的意象重叠。台湾学者柯庆明在《唐代礼乐文学研究》中盛赞此联:"以物质性的礼仪动作,凝练地传达出精神性的虔诚,是仪式文学化的典范。"

尾联"虹开玉照,凤引金声"将典礼推向高潮。虹霓意象暗合《诗经·鄘风》"蝃蝀在东"的祥瑞传统,玉照既指祭器光泽又隐喻神明天启。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特别激赏"凤引金声"的构思:"神鸟导引的不仅是乐声,更是人神沟通的通道。金声玉振的典故在此被赋予女性执政者特有的柔美气质,较之男性书写的祭祀文学更显瑰丽。"

全诗在庄重典雅的基调中暗藏流动的气韵,如"舒""引"等动词的运用,使肃穆的祭祀场景充满生命张力。这种刚柔相济的美学风格,恰如武汉大学尚永亮教授所言:"既保持了庙堂文学的崇高感,又透露出武周时期文学求新求变的时代特征,是初唐礼乐诗歌中兼具历史价值与艺术特质的佳作。"

点评

名家点评: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盛赞此章:"'虹开玉照,凤引金声'八字,尽显则天文字之华彩。以天象喻礼乐,非雄主不能为此宏阔之想。"其特别指出武后诗作中罕见的阴阳调和之美,称"舒阴致养"四句暗合《周易》"厚德载物"之境。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曰:"郊庙之作易入板滞,而此章'垂币翘诚'句犹见灵动。武氏以女子行大礼,字里行间自有一种破除陈规之气。"认为"德以恒固,功由永贞"实为武后政治抱负的诗意宣言。

近代学者闻一多《唐诗杂论》独具只眼:"'凤引金声'之凤字绝非闲笔,盖暗喻女主临朝也。全篇将祭祀乐章写出风云际会之象,在初唐庙堂诗中如孤凤鸣霄。"特别强调末二句"玉照""金声"的视听交织,开创了盛唐气象的先声。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在《中国诗史》中惊叹:"此章可见武则天对儒家典仪的创造性转化。'合大资生'语出《尚书》而赋新意,使庄严的祭祀辞章洋溢着生命律动,实为女性帝王独有的宇宙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