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祭方丘乐章。肃和

2025年07月05日

至矣坤德,皇哉地祇.开元统纽,合大承规。
九宫肃列,六典相仪。永言配命,长保无亏。

佚名

译文

至矣坤德,皇哉地祇
大地的美德至高无上,地神的力量何其伟大
开元统纽,合大承规
开创基业,统领万物,顺应天道,继承法则
九宫肃列,六典相仪
九宫庄严排列,六典相互辉映
永言配命,长保无亏
永远遵循天命,长久保持完美无缺

词语注释

坤德:指大地的美德。坤,kūn,象征大地。
地祇:地神。祇,qí,指地神。
开元:开创基业。
统纽:统领关键。纽,niǔ,指关键。
九宫:古代祭祀时排列的九个方位。
六典:指古代六种治国法典。

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的长安城郊,黄土夯筑的方丘坛在晨曦中泛着庄重的光泽。开元十三年的这场祭祀大典,是唐玄宗完善国家礼制的重要一环——当太常寺的乐工们调试着编钟磬簴时,礼部官员正将《肃和》乐章誊写在青藤纸上。

这支承载着地祇崇拜的乐章,其创作恰逢盛唐礼乐制度鼎革之际。玄宗命张说改制郊庙乐章,以"九宫肃列"对应《周礼》六典,用"开元统纽"暗喻新历法《大衍历》的颁行。太常博士们在南郊青阳宫反复斟酌字句,最终使"至矣坤德"的赞颂与方丘坛的黄土形成天地呼应——正如《大唐开元礼》记载,祭地仪式需"设神州于坛之第二等",乐词中"合大承规"正是对《贞观礼》"一遵周制"的承续。

乐工们击柷而歌时,笙箫声中仿佛能听见《礼记·郊特牲》"地载万物"的古训。那"永言配命"的余韵,不仅是玄宗对"天宝"年号的期许,更是盛唐以礼乐重构天地秩序的野望。当祭官的玄衣被地坛的香火镀上金边,《肃和》的旋律便成了连接《周礼》与开元盛世的音律桥梁。

赏析

暮色四合时读这首祭地乐章,仿佛触摸到盛唐祭祀时庄严的鼓点。学者康震曾指出:"'至矣坤德'四字如金石坠地,将大地之德推至极致",开篇即以斩钉截铁的判断句式,将地母神性凝固成永恒的礼赞。

"开元统纽"的意象尤为精妙,葛晓音在《唐诗流变论》中解析道:"诗人用织机的经纽喻天地秩序,既见大地如织机般承载万物,又暗合《周易》'坤为布'的卦象"。六典九宫的铺排非简单罗列,《唐代礼乐制度研究》特别强调:"'肃列'与'相仪'形成动静相生之美,祭祀队伍如星宿运行,在仪式中重构人间天文"。

情感表达如青铜器上的云雷纹般含蓄而深邃。莫砺锋教授认为:"'永言配命'化用《诗经》句式,将瞬时祭祀升华为永恒承诺"。最后"无亏"二字尤见匠心,程千帆《古诗考索》赞叹:"既指祭祀礼器之完满,又喻天地德行之圆满,更暗含对大唐国运的祝祷"。

全诗如一方玉琮,外方内圆的结构暗合"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台湾学者柯万成指出:"肃和之乐本为中和之音,诗人却用金石之声写就,恰似以青铜铭文的质地来雕刻大地柔软的腹部"。这种刚柔相济的美学表达,让千年后的我们仍能听见,盛唐时大地与礼器共振的嗡鸣。

点评

《郊庙歌辞·祭方丘乐章·肃和》作为唐代祭祀地祇的庄严乐章,历代文论家对其推崇备至。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曰:"'至矣''皇哉'二语,以极简之辞摄坤德之宏旨,如凿井见泉,一字千钧",盛赞其开篇即以帝王笔法勾勒大地之德的恢弘气象。

明代音律学家朱载堉在《乐律全书》中特别推崇其中宫商之妙:"'九宫肃列,六典相仪'八字,宫悬之音跃然纸上。肃穆之气不假雕饰,而天地秩然之序自现",指出该诗通过典章意象与音律的完美融合,构建出祭祀仪轨的视听双重神圣性。

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补遗中则以美学视角赏析:"'永言配命'四字,直承《诗经》'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之遗响,然以'长保无亏'结之,化古雅为当世庙堂之音,此正盛唐气象之体现。"道出该诗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既保持上古祭祀文学的庄重,又注入唐代特有的雄浑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