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雨无正

2025年07月05日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旻天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周宗既灭,靡所止戾。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庶曰式臧,覆出为恶。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如彼行迈,则靡所臻。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曾我暬御,憯憯日瘁。凡百君子,莫肯用讯。听言则答,谮言则退。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维曰予仕,孔棘且殆。云不何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鼠思泣血,无言不疾。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

佚名

译文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
浩瀚苍天啊,却不长久施恩德。
降丧饥馑,斩伐四国。
降下死亡与饥荒,肆虐四方各国。
旻天疾威,弗虑弗图。
上天暴虐发威,毫不顾念人间疾苦。
舍彼有罪,既伏其辜。
放过那些有罪之人,任其隐藏罪行。
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而这些无辜之人,却接连遭受苦难。
周宗既灭,靡所止戾。
周室已经衰败,无处可以安身。
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
大夫们纷纷离去,无人知晓我的辛劳。
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朝中重臣们,不肯日夜操劳。
邦君诸侯,莫肯朝夕。
诸侯国君们,不肯早晚勤政。
庶曰式臧,覆出为恶。
本希望他们改过向善,谁知反而变本加厉作恶。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
苍天啊这是为何?忠言逆耳无人信。
如彼行迈,则靡所臻。
如同远行之人,却找不到目的地。
凡百君子,各敬尔身。
诸位君子啊,各自明哲保身。
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为何不互相敬畏?为何不敬畏上天?
戎成不退,饥成不遂。
战乱不止息,饥荒不消退。
曾我暬御,憯憯日瘁。
我这小小侍臣,日日忧心忡忡。
凡百君子,莫肯用讯。
诸位君子们,不肯采纳谏言。
听言则答,谮言则退。
听到奉承就应答,听到忠言就斥退。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是瘁。
可悲啊不能直言,不是舌头有问题,是怕自身遭殃。
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快乐啊那些能言善辩者,花言巧语滔滔不绝,却能安享尊荣!
维曰予仕,孔棘且殆。
虽说我在朝为官,处境艰难又危险。
云不何使,得罪于天子;
说不能奉命行事,就会得罪天子;
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说可以奉命行事,又会招致朋友怨恨。
谓尔迁于王都。
劝你们迁回王都。
曰予未有室家。
你们却说:'我们还没有家室。'
鼠思泣血,无言不疾。
我忧思如焚泣血,每句话都充满痛楚。
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
当初你们离京时,又是谁为你们建造居所?

词语注释

昊天:苍天。昊(hào),广大无边的意思。
骏:长久。
旻(mín)天:泛指天。
沦胥:相继陷入。胥(xū),相。
勚(yì):劳苦。
暬(xiè)御:侍御,近臣。
憯憯(cǎn):忧愁貌。
哿(gě):欢乐。
孔棘:很艰难。棘(jí),通'急'。

创作背景

《雨无正》创作背景考略

西周倾覆的末世悲歌
当镐京的烽火吞没最后一缕礼乐韶光,周幽王时代的政治腐败与天灾频仍,已将这曾"郁郁乎文哉"的王朝推向深渊。《雨无正》作为《诗经·小雅》中的刺世之作,诞生于犬戎破镐(公元前771年)前后的动荡岁月。诗中"周宗既灭,靡所止戾"的惨痛呐喊,恰是《国语·周语》"幽王灭于戏"的文学注脚。

天灾人祸的互文书写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的控诉,暗合《竹书纪年》"幽王时,三川竭,岐山崩"的灾异记载。诗人将旱蝗饥馑("降丧饥馑")与诸侯离心("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并置,揭示《史记·周本纪》所述"诸侯多畔王命"的政治伦理崩坏。这种"天人交感"的叙事策略,实为西周天命观在末世语境下的深刻反讽。

贵族阶层的集体失格
"三事大夫,莫肯夙夜"的谴责,折射出卿士集团在《今本竹书纪年》"虢石父谗谄巧从"记载中的历史镜像。诗中"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与"哀哉不能言"的对比,恰是《诗经原始》所评"贤者噤声,佞人得志"的具象化呈现,与毛公鼎铭文"虢旅纵酒"的考古发现形成互证。

流徙文人的双重困境
末章"谓尔迁于王都"的对话场景,暗藏《逸周书·大聚》"王官失守,典籍奔楚"的历史伏线。郑玄笺注"大夫离居,不知我劳"的解读,揭示东迁之际贵族流散的普遍境遇。而"鼠思泣血"的沉痛,恰如洛阳金村出土西周末青铜器铭文所载"靡所止戾"的实物佐证,将个人命运与王朝衰微紧密交织。

此诗以雷霆之笔剖开时代病灶,其价值不仅在于《毛诗序》"大夫刺幽王也"的政教判断,更在于为青铜时代向轴心时代转型期的华夏文明,留下了最震颤人心的精神标本。

赏析

《雨无正》以浩渺苍天起笔,构建了一个天人感应的悲怆图景。"浩浩昊天,不骏其德"的控诉,正如朱熹《诗集传》所言:"此刺幽王昏暴,昊天疾威而不恤下民"。诗人将自然灾异与人间苦难交织,"斩伐四国"的饥馑、"旻天疾威"的怒意,实为对周室倾颓的隐喻,形成《毛诗序》所谓"大夫刺幽王也"的讽喻内核。

诗中意象群极具张力:崩塌的"周宗"与离散的"正大夫"构成空间上的荒芜感,"鼠思泣血"与"无言不疾"则形成声画通感的悲鸣。钱钟书在《管锥编》中特别指出"沦胥以铺"的沉痛:"非独一人遭难,乃举国同沦",这种集体陷落的悲剧意识,通过"凡百君子,各敬尔身"的群像描写得以强化。

情感脉络呈现递进式的绝望。首章质问苍天的激愤,次章转为"靡所止戾"的茫然,至"哿矣能言"章则迸发尖锐反讽。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此:"忠谗易位,巧拙殊途",道出诗人对"巧言如流"者的愤懑。末章"鼠思泣血"的泣血之态,恰如陈子展《诗经直解》所言:"极写孤臣孽子之忠悃",将个人命运与王朝崩解紧紧缠绕。

诗中的矛盾修辞尤见匠心。"辟言不信"与"无言不疾"构成语言的双重困境,"云不何使"与"亦云可使"展现士大夫的生存悖论。这种"孔棘且殆"的处境,印证了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之忧生"的论断。而"谁从作尔室"的诘问,终将全诗升华为对精神家园失落的永恒追问。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此诗曰:"《雨无正》之篇,词旨迫切,如闻哀猿夜啼,寒砧霜捣。'浩浩昊天'七句,直将天人之际写得痛彻骨髓,非深于忧患者不能道。"其评点尤重"天怒人怨"之象,谓"旻天疾威"四字已摄全篇之神。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观堂集林》有云:"《小雅》变风,至此而极。'戎成不退,饥成不遂'二语,较之《黍离》'行迈靡靡'更见沉痛。周室大夫当丧乱之际,既畏谗惧祸,复忧国伤时,'鼠思泣血'之状,真所谓《楚辞》之先声也。"

钱钟书《管锥编》独赏其修辞:"'哿矣能言'与'哀哉不能言'对映成趣,较《巷伯》'骄人好好'更见反讽之妙。巧言者如流泉赴壑,拙言者似顽石塞胸,此等笔法已开《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先河。"

台湾学者屈万里《诗经诠释》特别指出末章艺术:"问答体之用,至此臻于化境。'谓尔迁于王都'之间,'曰予未有室家'之答,较之《郑风·女曰鸡鸣》更见时代悲音。两'云'字回旋吞吐,将仕途进退维谷之状写得淋漓,实为后世'行路难'系列诗作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