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頍弁

2025年07月05日

有頍者弁,实维伊何?尔酒既旨,尔肴既嘉。岂伊异人?兄弟匪他。

茑与女萝,施于松柏。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

有頍者弁,实维何期?尔酒既旨,尔肴既时。岂伊异人?兄弟具来。

茑与女萝,施于松上。未见君子,忧心怲怲;既见君子,庶几有臧。

有頍者弁,实维在首。尔酒既旨,尔肴既阜。岂伊异人?兄弟甥舅。

如彼雨雪,先集维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乐酒今夕,君子维宴。

佚名

译文

有頍者弁,实维伊何?
那高高戴起的皮帽,究竟为谁而戴?
尔酒既旨,尔肴既嘉。
你的美酒如此醇香,你的菜肴这般美味。
岂伊异人?兄弟匪他。
难道是为了外人?不,只为自家兄弟。
茑与女萝,施于松柏。
就像茑萝缠绕松柏,
未见君子,忧心奕奕;
未见你时,忧心忡忡;
既见君子,庶几说怿。
见到你后,满心欢喜。
有頍者弁,实维何期?
那高高戴起的皮帽,究竟期待什么?
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你的美酒如此醇香,你的菜肴这般应时。
岂伊异人?兄弟具来。
难道是为了外人?不,兄弟们都已到来。
茑与女萝,施于松上。
就像茑萝缠绕松树,
未见君子,忧心怲怲;
未见你时,忧心忡忡;
既见君子,庶几有臧。
见到你后,心中舒畅。
有頍者弁,实维在首。
那高高戴起的皮帽,正戴在头上。
尔酒既旨,尔肴既阜。
你的美酒如此醇香,你的菜肴这般丰盛。
岂伊异人?兄弟甥舅。
难道是为了外人?不,是兄弟和甥舅。
如彼雨雪,先集维霰。
就像那大雪将至,先落下细碎冰粒。
死丧无日,无几相见。
生死无常,相见无多。
乐酒今夕,君子维宴。
今夕有酒今夕醉,君子欢宴正当时。

词语注释

頍(kuǐ):高高的样子。
弁(biàn):古代的一种皮帽。
茑(niǎo):一种寄生植物。
女萝:即松萝,一种寄生植物。
奕奕(yì yì):忧心的样子。
说怿(yuè yì):喜悦。
怲怲(bǐng bǐng):忧心的样子。
臧(zāng):善,好。
霰(xiàn):雪珠,冰粒。

创作背景

《頍弁》一诗,载于《诗经·小雅》,其词婉转悱恻,如寒泉咽石,道尽周代贵族宴饮背后的时代哀音。考其创作背景,当在西周末年"二王并立"的动荡时期,幽王失道,申侯引犬戎破镐京,平王东迁之际。彼时王纲解纽,诸侯离心,旧日宗亲宴饮之乐,已成末世悲歌。

诗中"有頍者弁"三复其辞,贵族皮帽高耸的华美意象下,暗藏"死丧无日"的惊惶。郑玄笺注此诗"刺幽王暴戾,亲戚相怨",朱熹《诗集传》更点明"此燕兄弟亲戚之诗"。当烽火戏诸侯的闹剧终致社稷倾覆,那些曾执弁赴宴的贵族们,在"如彼雨雪"的肃杀中,终悟"无几相见"的苍凉。

"茑与女萝"之比尤见深意。毛传释此"喻诸公非自有尊,托王之尊",恰似寄生植物依附松柏。周室衰微,诸侯犹勉强维系宗法礼仪,然宴席间"兄弟甥舅"的亲昵称谓,终不抵"先集维霰"的政治寒潮。方玉润《诗经原始》谓此诗"忧危之念切,而死亡之惧深",正是对末世宴饮最痛彻的注脚。

此诗以华筵起笔,以死丧作结,三章层层递进,将周代贵族"乐酒今夕"的及时行乐与"君子维宴"的宗法崩解熔铸一炉。其价值不仅在文学,更在史笔——青铜器铭文中的钟鸣鼎食,在此化作《诗经》里最哀艳的挽歌。

赏析

《頍弁》以贵族宴饮为表,骨肉亲情为里,在觥筹交错间暗藏生命无常的深沉咏叹。诗中的"頍弁"(高耸皮冠)作为贵族象征反复出现,却与"茑与女萝"的柔弱意象形成微妙对照——正如朱熹《诗集传》所言:"以比兄弟亲戚缠绵依附之意",刚硬的礼器与柔蔓的植物共同编织出人际关系的依存图景。

诗中情感呈现跌宕的三重奏:首章"忧心奕奕"到"庶几说怿"的焦虑与欢欣,次章"忧心怲怲"至"庶几有臧"的惶惧与安宁,终章却陡然转入"死丧无日"的死亡觉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特别指出末章"雨雪先霰"之喻:"以雪霰之易消,喻人生之短暂",使宴饮的欢愉瞬间笼罩上末世的阴影。

艺术手法上,方玉润《诗经原始》盛赞其"三章叠咏,而意各不同"的结构智慧:从"兄弟匪他"到"兄弟具来",终至"兄弟甥舅",亲属范围渐次扩大,而"尔酒既旨"的宴饮描写也由"嘉"而"时"而"阜",层层递进中暗含对物质享乐的消解。这种"乐景写哀"的手法,恰如王夫之《姜斋诗话》所云:"以乐事写忧,其忧倍深",最终在"乐酒今夕"的狂欢中,完成对生命脆弱的终极叩问。

全诗最动人的矛盾在于:当诗人清醒认识到"无几相见"的生命限度时,反而更热烈地拥抱血缘纽带。这种"向死而生"的哲学,使古老的宴饮诗获得了超越时代的深刻性,正如钱钟书《管锥编》所言:"宴饮之咏,终成存在之思"。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頍弁》曰:"此诗三章,章十二句,每章首尾相应,中间以'茑与女萝'为喻,缠绵悱恻,情致宛然。"其特别指出:"'未见君子,忧心奕奕'八字,写尽企慕之诚;'既见君子,庶几说怿'十字,道出欢欣之状。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论及此诗时强调:"**'如彼雨雪,先集维霰'之喻,非独状景之工,实乃生命意识之觉醒。**诗人由宴饮之乐忽转生死之叹,正如《唐风·山有枢》'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之意,然更见苍茫悲慨。"

当代《诗经》研究专家程俊英教授在《诗经译注》中解析道:"**此诗以华冠起兴,由物及人,层层递进。**前两章写兄弟欢聚,第三章忽作变徵之音,'死丧无日'四字如冷水浇背,使全诗在热烈中见深沉,欢宴中含警策,实乃《小雅》宴饮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台湾学者屈万里在《诗经诠释》中特别赞赏其结构:"三章重章叠句而各有侧重,首章言'匪他',次章言'具来',末章及'甥舅',由近亲推至姻戚,见人情之厚;由乐酒推至生命之思,见诗心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