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壮士行

2025年07月05日

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徐行出烧地,连吼入黄茆。
壮士走马去,镫前弯玉弰。叱之使人立,一发如铍交。
悍睛忽星坠,飞血溅林梢。彪炳为我席,膻腥充我庖。
里中欣害除,贺酒纷号呶。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禹锡

译文

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
凛冽的寒风在荒凉的郊外呼啸,猛虎正在发出震天的怒吼。
徐行出烧地,连吼入黄茆。
它缓缓走出被火烧过的野地,接连咆哮着闯入黄茅草丛中。
壮士走马去,镫前弯玉弰。
勇士策马奔驰而去,在马镫前拉开镶嵌美玉的弓。
叱之使人立,一发如铍交。
一声怒喝吓得猛虎人立而起,一箭射出如刀剑相交般凌厉。
悍睛忽星坠,飞血溅林梢。
猛虎凶悍的眼睛突然如流星坠落,飞溅的鲜血染红了树梢。
彪炳为我席,膻腥充我庖。
斑斓的虎皮成为我的坐垫,鲜美的虎肉填满我的厨房。
里中欣害除,贺酒纷号呶。
乡里欢庆祸害已除,人们喧闹着举杯庆贺。
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明日长桥之上,全城的人都将围观勇士斩杀蛟龙。

词语注释

黄茆(huáng máo):黄色的茅草。
玉弰(yù shāo):用玉装饰的弓梢。
铍(pī):古代一种长矛,这里形容箭矢锋利如铍。
彪炳(biāo bǐng):文采焕发,这里指虎皮毛色斑斓。
膻腥(shān xīng):指肉类食物的气味。
号呶(háo náo):大声喊叫,喧闹。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壮士行的创作背景

朔风卷地的年代里,唐代乐府诗坛正涌动着雄浑激越的边塞风潮。张籍这首《壮士行》诞生于中唐贞元至元和年间,恰是文人乐府复兴之际。诗人以刀刻斧凿般的笔力,将汉代《猛虎行》的古调翻作新声,在乐府旧题中注入盛唐余韵与中唐锐气。

寒郊虎啸的意象背后,蛰伏着安史之乱后的时代隐喻。当藩镇割据如猛兽盘踞,诗人笔下的壮士俨然成为平定祸乱的象征:那"弯玉弰"的凌厉姿态,暗合当时文人渴望重振朝纲的集体心绪。史料载元和年间裴度平淮西、李愬雪夜入蔡州等事,恰与此诗"彪炳为我席"的凯旋场景遥相呼应。

诗中"斩蛟"典故尤见深意。《晋书·周处传》载除三害旧事,而唐代《朝野佥载》中亦有渔人持刀斩蛟的民间传说。诗人将除虎与斩蛟并置,不仅构成叙事上的双重高潮,更折射出中唐文人"致君尧舜上"的理想——正如韩愈《鳄鱼文》以文驱鳄的政治寓言,张籍亦借壮士除害之举,寄托对清明政治的期许。

里巷欢庆的"号呶"声中,藏着乐府诗特有的民间底色。从汉乐府《平陵东》到李白《侠客行》,除暴安良始终是歌辞传统的重要母题。张籍以"贺酒纷号呶"的市井喧闹收束猎虎场景,复以"倾城看斩蛟"的盛大预告作结,在保留民歌热烈质地的同时,又赋予其文人诗的深远寄托,恰是元白新乐府运动"即事名篇"主张的生动实践。

赏析

《杂曲歌辞·壮士行》以凌厉笔锋勾勒出壮士搏虎斩蛟的雄浑画卷,其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出盛唐特有的刚健气魄。

开篇"阴风振寒郊"四句,通过环境烘托与猛虎意象的铺陈,构建出森然肃杀的意境。寒郊阴风的震颤与猛虎的咆哮形成声画交响,学者傅璇琮评此"以自然之暴烈反衬人性之刚毅"。而壮士"徐行"的姿态,恰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言:"在危机面前从容不迫,正是英雄本色的最佳注脚"。

中段搏虎场景的描写尤具视觉冲击力。"弯玉弰"的细节展现优雅与力量的融合,"叱之使人立"的瞬间定格,被闻一多誉为"盛唐气象的微缩标本"。当"悍睛忽星坠"的夸张比喻出现时,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指出此句"化恐怖为绚烂,将死亡场景升华为艺术意象",飞血溅林的画面更暗合了古人"血勇"的审美传统。

结尾处"彪炳为我席"的豪语,彰显征服自然的生命快意。程千帆《古诗考索》特别激赏此处的意象转换:"从猛虎到宴席,从血腥到欢庆,完成了一次野蛮向文明的诗意升华"。而末句"倾城看斩蛟"的开放式结局,周啸天在《唐诗鉴赏集》中解读为:"将个人英雄主义推向集体狂欢,暗示着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永恒征服欲"。

全诗情感脉络如大江奔涌,从肃杀到激昂终至欢腾。叶嘉莹先生《迦陵论诗丛稿》总结道:"此诗可贵处不在杀虎细节,而在精神气象——那是唐人用生命热血写就的生存宣言"。诗中壮士形象已超越个体,成为中华民族勇武精神的诗意象征,在粗粝的叙事中闪耀着永恒的人性光辉。

点评

名家点评:

  1. 明·胡应麟《诗薮》
    "《壮士行》如金石相击,字字有雷霆之势。'阴风振寒郊'五字,已觉虎啸风生;至'彪炳为我席'句,更见壮士肝胆。结句'斩蛟'之想,气魄直追太史公《刺客列传》。"

  2.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张籍乐府,以简淡含古劲。此篇独作龙跳虎卧之姿:'叱之使人立'写猛虎如绘,'飞血溅林梢'状格斗如闻。末以里中欢宴衬壮士冷傲,尤得《秦风·无衣》遗意。"

  3.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补录
    "唐人乐府多袭旧题,此作却能化腐为奇。'镫前弯玉弰'五字,光色并胜;'倾城看斩蛟'更开新境——非止咏壮士,实写唐人尚武精神之图腾也。"

  4. 日本·近藤元粹《李王诗评》
    "通篇如观吴道子地狱变相图:寒郊虎吼是墨泼,飞血溅林是朱点,而壮士青骢白马、提弓挟矢其间,真可谓'有声画'矣!末句忽转明丽,如霹雳后现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