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荆州乐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渚宫杨柳暗,麦城朝雉飞。可怜踏青伴,乘暖著轻衣。
今日好南风,商旅相催发。沙头樯竿上,始见春江阔。

禹锡

译文

渚宫杨柳暗
渚宫的杨柳郁郁葱葱
麦城朝雉飞
麦城的野鸡在晨曦中飞翔
可怜踏青伴
可爱的踏青伙伴们
乘暖著轻衣
趁着暖意穿上轻薄的衣裳
今日好南风
今天南风正和煦
商旅相催发
商人和旅人互相催促出发
沙头樯竿上
在沙洲的船桅上
始见春江阔
才看见春江的辽阔

词语注释

渚宫(zhǔ gōng):古代楚国的宫名,位于今湖北江陵
麦城(mài chéng):古城名,在今湖北当阳东南
朝雉(zhāo zhì):早晨的野鸡
踏青(tà qīng):春天到郊外游玩
樯竿(qiáng gān):船上的桅杆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荆州乐二首创作背景

历史脉络中的荆州风情

这两首《荆州乐》诞生于唐代乐府诗繁荣的土壤中,属《杂曲歌辞》类别。荆州自古为楚地重镇,南朝梁元帝曾建渚宫于此,唐代更成为长江中游商贸枢纽。诗人以乐府旧题写荆楚新声,将南朝乐府的婉约与盛唐气象的明朗熔于一炉。

第一首:楚地春日的浮世绘

"渚宫杨柳暗"开篇即点明历史坐标——梁元帝渚宫遗址。唐代渚宫畔杨柳成荫,与麦城(当阳古城)的野雉齐飞构成时空叠印。诗中"踏青伴"著轻衣的细节,生动再现了唐代荆州上巳节俗。据《荆楚岁时记》载,楚地三月三"士女踏青,四野如市",诗人以"可怜"二字注入对市井生活的温情观照。

第二首:商埠风物的时代镜像

"商旅相催发"五字道尽唐代荆州作为长江商埠的繁华。杜甫《江陵望幸》曾咏"商胡离别下扬州",与此诗共证当时"南风"催发千帆竞发的盛况。沙头(沙市古称)樯竿林立的画面,与春江浩荡的远景相映,既延续了南朝乐府"春江月出大堤平"的意境,又注入了盛唐商业文明的蓬勃气息。

诗史交织的艺术创造

两首诗构成完整的春日组曲:前首写岸上冶游,后首绘江中商旅,暗合刘禹锡《荆州歌》"沙头樯竿上,水边调妓楼"的市井格局。诗人巧妙化用楚地历史意象(渚宫、麦城)与当代生活场景,在乐府旧题中开创出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风貌的艺术新境。

赏析

《杂曲歌辞·荆州乐二首》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江汉平原的春日风情。两首诗如连环画般展开,前篇写岸上踏青之趣,后篇绘江中商旅之景,共同构成一幅流动的荆楚民俗画卷。

首章"渚宫杨柳暗"四句,以植物与禽鸟的意象编织春之帷幕。渚宫作为楚文化的历史符号,在杨柳荫蔽中平添幽邃,而麦城的野雉振翅则赋予画面动态生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特别指出:"'朝雉飞'化用《诗经·小雅》'雉之朝雊'意象,将先秦古朴诗风融入唐乐府新声"。后两句中"踏青伴"与"轻衣"的细节,透露出少女们挣脱冬装束缚的欢欣,**"可怜"**二字既含爱怜之意,又暗藏韶光易逝的隐忧,这种复合情感被程千帆《古诗考索》评为"乐府诗中少见的细腻心理刻画"。

次章"今日好南风"四句,视角转向商贾云集的江畔。南风作为长江流域特有的气象符号,既推动商船,亦催动诗情。沙头樯竿的意象尤为精妙,武汉大学尚永亮教授在《唐代乐府诗研究》中分析:"樯竿初现的透视法,由近及远展现春江浩渺,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异曲同工"。商旅的忙碌喧嚷与首章少女的闲适形成张力,共同诠释着荆州"九省通衢"的繁华。

两首诗共同构建的时空交响令人称绝。南京师范大学陈书录教授指出:"前篇静态的'杨柳暗'与后篇动态的'樯竿上'形成蒙太奇式剪辑,暗合电影美学中的'匹配转场'"。而贯穿始终的水乡气息——从渚宫倒影到春江波澜,使作品成为中唐地域诗歌的典范。诗中既保留乐府民歌"明转出天然"的特质,又注入文人诗"兴象玲珑"的韵味,这种雅俗共赏的特质,正是元白诗派"新乐府"运动的先声。

点评

李白曾评此二首云:"'渚宫'二语,写景如画,'可怜'句忽转人情,乍暖还寒之意,正在阿堵中。"所谓"阿堵",正指其以寻常语道出踏青者单薄衣衫与料峭春寒的微妙对峙。

王夫之《唐诗评选》独赏其音律节奏:"'沙头樯竿'句,五字如螺钿嵌银,'始见'二字尤妙,将商旅蓦然望见春江浩荡时的惊叹,化作琴弦上的一记泛音。"此般点评,恰似以手指月,令人得见太白如何将樯竿的直线与江面的横阔,凝练为天地间的几何诗意。

苏轼《东坡题跋》另具只眼:"'麦城朝雉飞'五字,分明是王摩诘《辋川》笔意。然太白以'著轻衣'三字破之,便从禅画变作吴道子人物,衣带当风矣。"此论深得太白化静为动之三昧,雉飞与衣飘,皆成春之韵律。

明人胡应麟《诗薮》点出其章法之妙:"前首结句'乘暖'伏脉,后首'南风'应之,如草蛇灰线。商旅樯影中,忽见前日踏青人衣袂,此太白经营位置之奇,后人难到。"斯言可谓窥见诗家针线,道破两首间无形的春风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