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门怨创作背景
金屋藏娇终成尘,长门买赋泪沾巾。这首《长门怨》以冷月深宫的凄清夜色为幕,道尽了陈皇后被废后的千古孤寂。当建章宫的铜漏声声催更,昭阳殿的灯火却温暖着新人,失宠的皇后在珊瑚枕畔将金钗碾碎成诗。
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汉武帝曾许以金屋贮阿娇,却在卫子夫入宫后将其贬居长门宫。司马相如《长门赋序》透露,陈皇后为挽回君心,不惜千金请辞赋大家作《长门赋》。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考此曲调始于汉代"长门怨人",后成为宫怨诗的经典母题。
月光在诗句中化作锋利的银簪,"宫殿沉沉月欲分"暗喻帝后如月轮两分;"昭阳更漏"的意象取自《西京杂记》中昭阳殿特制铜漏,此刻却成了刺痛旧人的计时器。最惊心处在于末句的决绝之语——珊瑚枕上斑驳的泪痕,已从《长门赋》"左右悲而垂泪"的哀婉,蜕变成"不是思君是恨君"的觉醒。班固《汉武故事》载陈皇后挟妇人媚道,或许正是这种由爱转恨的极端写照。
千年过去,长门宫的瓦当早已生满青苔,但诗中的恨意仍如未央宫遗址出土的鎏金铜漏,在时光里滴答作响。当唐代诗人重新擦拭这面汉代铜镜,照见的何尝不是所有被权力碾碎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