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太簇角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唐玄宗东巡汾阴,祀后土于脽上。是时大河安流,嘉禾盈野,天子以汾阴乃轩辕黄帝扫地祭天之所,汉武曾建后土祠于此,遂命太常卿草仪制、协音律,作《祭汾阴乐章》十一首,此《太簇角》为其一。
乐章以"坤元载物"开篇,暗合《周易》"坤厚载物"之象。玄宗朝重农事,故"播殖资始"句非虚言——开元四年,帝亲耕藉田,天下州县皆置社稷坛,此祭词正应和"天子三推"之礼。方坛列俎之制,可见《大唐开元礼》中"祭地以方丘,其坛三重"的记载,而"神歆禋祀"典出《左传》,喻祀事之诚达于幽冥。
乐章用太簇角调,颇具深意。太簇属阳律,对应孟春;角音属木,象征东方生发。《旧唐书·音乐志》载:"角调,民之象也",玄宗择此调,既应汾阴位于长安东北之位,又暗含"布德施惠,使物生荣"(《乐纬》语)的治国之道。张说在《上党旧宫述圣颂》中记此次祭祀"地不爱宝,河出荣光",恰为此乐章"阳乐发生"作注脚。
后土之祀,实为盛唐气象之投影。玄宗亲制《汾阴行》有"彼汾之曲嘉可游"句,与此乐章"后德惟明"呼应,皆以祀神为表,实彰人君德配天地、泽被苍生之志。《太簇角》八句三十二字,凝练如鼎彝铭文,字字皆染开元金粉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