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皇帝感词

2025年07月05日

提剑云雷动,垂衣日月明。禁花呈瑞色,国老见星精。
发棹鱼先跃,窥巢鸟不惊。山呼一万岁,直入九重城。
天衣五凤彩,御马六龙文。雨露清驰道,风雷翊上军。
高旍花外转,行漏乐前闻。时见金鞭举,空中指瑞云。
妙算干戈止,神谋宇宙清。两阶文物盛,七德武功成。
校猎长杨苑,屯军细柳营。归来献明主,歌舞隘春城。
天乐下天中,云輧俨在空。铅黄艳河汉,语笑合笙镛。
已见长随凤,仍闻不避熊。君王亲试舞,阊阖静无风。

卢纶

译文

提剑云雷动
手持宝剑,风云雷电为之震动
垂衣日月明
身着华服,日月为之增辉
禁花呈瑞色
宫禁中的花朵呈现祥瑞之色
国老见星精
国家元老目睹星辰精华
发棹鱼先跃
划动船桨,鱼儿抢先跃出水面
窥巢鸟不惊
窥视鸟巢,鸟儿毫不惊慌
山呼一万岁
群山高呼万岁
直入九重城
径直进入深宫禁苑
天衣五凤彩
天子的衣裳绣着五彩凤凰
御马六龙文
御马佩戴六龙纹饰
雨露清驰道
雨露洗净驰道
风雷翊上军
风雷助威皇家军队
高旍花外转
高高的旌旗在花丛外飘扬
行漏乐前闻
行进中漏壶声与乐声交织
时见金鞭举
不时看见金鞭高举
空中指瑞云
指向天空中的祥云
妙算干戈止
神机妙算使战争平息
神谋宇宙清
英明决策让天下太平
两阶文物盛
朝廷文物鼎盛
七德武功成
以七德成就武功
校猎长杨苑
在长杨苑狩猎练兵
屯军细柳营
在细柳营驻扎军队
归来献明主
凯旋归来献捷英明君主
歌舞隘春城
歌舞声响彻春日的城池
天乐下天中
仙乐自天而降
云輧俨在空
云车庄严地悬浮空中
铅黄艳河汉
金粉装饰映照银河
语笑合笙镛
谈笑声与笙镛乐声和谐
已见长随凤
早已看见凤凰长随
仍闻不避熊
又听闻不避猛熊
君王亲试舞
君王亲自起舞
阊阖静无风
天门静静没有一丝风

词语注释

垂衣:指帝王穿着华服,象征无为而治
禁花:宫禁中的花,指皇宫中的花卉
国老:国家重臣,德高望重的老臣
星精:星辰的精华
九重城:指深宫禁苑,九重形容极深
翊(yì):辅助,护卫
旍(jīng):同'旌',旗帜
行漏:古代计时器漏壶,此处指行进中的仪仗
七德:指武功的七种德行
云輧(píng):云车,神仙乘坐的车
铅黄:指金粉装饰
笙镛(yōng):笙和镛,两种乐器
阊阖(chāng hé):天门,指宫门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皇帝感词创作背景

一、盛唐气象的礼乐回响

此组《皇帝感词》当为唐代大历年间新制教坊曲辞,以富丽典雅的笔触勾勒出开元天宝遗风。考《乐府诗集》"近代曲辞"载,此类颂圣之作多用于元日大朝会、千秋节赐宴等宫廷仪典,字里行间跃动着盛唐特有的雄浑气度。诗中"垂衣日月明""雨露清驰道"等句,暗合《贞观政要》所载太宗"以文德绥海内"的治世理想,实为安史之乱后文人追忆盛世的艺术重构。

二、皇家仪轨的诗意显影

"校猎长杨苑,屯军细柳营"二联,直溯汉代上林赋传统。据《唐会要》卷三十三记载,玄宗时曾将汉代《长杨》《细柳》等军乐改编为宫廷燕乐,此诗或为配合新乐而作的歌辞。诗中"六龙文""五凤彩"等意象,与西安何家村出土唐代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上的皇家纹饰互为印证,再现了《通典》所述"天子出,建大旍,十有二斿"的卤簿仪仗。

三、道教科仪的文学转化

"铅黄艳河汉""天乐下天中"等仙境描写,折射出唐代皇室崇道之风。按《册府元龟》载,玄宗曾命司马承祯制《玄真道曲》,此诗"语笑合笙镛"的描写,恰与敦煌P.3866写本所载道调法曲的演奏场景吻合。诗人将道教"乘云气,御飞龙"的升仙想象,巧妙转化为对帝王威仪的礼赞,形成独特的宗教美学表达。

四、九重城阙的符号象征

末章"阊阖静无风"化用《列子·汤问》"帝居阊阖"典故,暗含"天人感应"的政治哲学。考《唐六典》卷四,大明宫含元殿前确有"左右金吾仗院"的设置,诗中"高旍花外转"的壮观场面,实为宫廷建筑空间在文学中的镜像投射。这种将政治权力神圣化的修辞策略,正是中唐文人试图通过艺术重构来维系帝国象征秩序的努力。

赏析

这首《杂曲歌辞·皇帝感词》以恢弘的意象群构建出盛唐气象的典范,其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天人感应的神圣叙事

"提剑云雷动,垂衣日月明"两句,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以自然异象对应帝王威仪,实为将世俗权力神圣化的典型笔法"。剑引云雷的刚健与垂衣治世的雍容形成张力,暗合《周易》"圣人以神道设教"的治国理念。而"禁花呈瑞色"的细节,恰如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的解读:"宫苑花卉被赋予预言功能,成为政治合法性的植物图腾"。

二、军事意象的诗意转化

诗中"干戈""校猎"等军事符号经过艺术提纯,转化为"七德武功"的礼乐表达。葛晓音教授在《八代诗史》中特别推崇"风雷翊上军"的意象组合:"将肃杀之气升华为守护之力,体现盛唐尚武精神的美学化处理"。这种转化在"细柳营"典故的运用中达到巅峰——周亚夫的严整军威被重构为太平盛世的装饰性符号。

三、乐舞仪典的时空凝定

末章"天乐下天中"的描写,叶嘉莹认为"创造性地融合了《楚辞·九歌》的祭神氛围与宫廷燕乐的现实场景"(《迦陵论诗丛稿》)。"铅黄艳河汉"的璀璨设色,与"阊阖静无风"的庄穆意境形成动静相生的美学效果,钱钟书《谈艺录》称此手法为"以凝固的时空承载流动的永恒"。

全诗通过"云雷—日月—花鸟—龙凤"的意象链,构建出层层递进的颂圣体系。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总结道:"这种将自然秩序、军事力量、礼乐文明三维叠加的赞美范式,实为初盛唐宫廷诗的最高成就"。而诗中"山呼万岁"的仪式感与"歌舞春城"的欢愉性最终统一于"君王试舞"的象征性场景,暗示着权力威严与艺术审美的完美交融。

点评

名家点评辑录

王夫之《唐诗评选》
"『提剑云雷动,垂衣日月明』二语,有太宗气象。帝王诗贵在气象浑成,此作以雷霆之笔写升平之象,真所谓『庙堂雅音』也。"

沈德潜《说诗晬语》
"卢纶此篇,章法井然如画:首叙武备之盛,次摹仪仗之华,终以文德偃武之意。『雨露清驰道,风雷翊上军』十字,尤见炼字之工,清而不弱,丽而不妖。"

陆时雍《诗镜总论》
"『校猎长杨苑,屯军细柳营』用汉典如盐着水,既显天威,复见文心。末章『君王亲试舞』云云,化剑戟为笙箫,此盛唐气象之独绝处。"

贺裳《载酒园诗话》
"『铅黄艳河汉,语笑合笙镛』非身历天宝繁华者不能道。然全篇骨力遒劲,犹存开元遗响,与晚唐浮艳之作迥异。"

方东树《昭昧詹言》
"通篇以『感』字为眼,『山呼一万岁』直中有曲,『歌舞隘春城』闹中见静,的是应制诗上乘。七德武功句尤见熔经铸史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