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曙

公元720年-公元790年

司空曙,字文明(一作文初),广平(今河北省永年县东南)人,唐朝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为行旅赠别之作,长于抒情,多有名句。如“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情真意切,耐人寻味。诗风闲雅疏淡,善于捕捉细腻的情感,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境遇。

生平

公元720年

司空曙出生

是岁开元八年,长安城朱雀大街的槐花正落第三场雪时,司空氏宅邸传来婴啼。《新唐书·艺文志》载"曙字文明,广平人",而《唐才子传》卷二更详述其"世宦之后",这个诞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的婴孩,尚不知自己将名列"大历十才子"之谱。

据《元和姓纂》考,广平司空氏乃北朝以来世族,曙之降生恰逢玄宗励精图治之时。钱起《客舍赠郑贲》诗云"司空出东夷,童稚刷劲翮",虽为后话,却暗合其家族以文翰传家的传统。彼时长安正酝"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气象,《旧唐书》载是年玄宗"亲策试应制举人于含元殿",文教之盛浸润着这个襁褓中的未来诗人。

考《全唐诗》司空曙小传,其生年虽无直录,然据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推演,当在开元八年(720)前后。是年张九龄擢中书舍人,王维正筹备应举,诗坛星河将因这个新生儿的加入更添璀璨。李端《赠司空曙》"共忆南浮日,登高望若何"之句,数十年后将成为他们交游的见证。

《唐才子传》特别记载司空曙"性耿介,不干权要",这种品格早在童年已见端倪。其《玩花与卫象同醉》诗云"衰鬓千茎雪,他乡一树花",后来研究者常从这般萧疏意境中,反溯其生于盛世却终老乱世的生命轨迹。那个啼哭于广平故宅的婴儿,注定要在安史之乱的烽火中,用诗歌记录下一个时代的体温。

不详

举进士不第

暮春的长安城飘着柳絮,新科进士们的金鞍骏马正踏过曲江畔的落花,而布衣司空曙独自抱着诗卷走出礼部南院。《唐才子传》卷二载其"贞元中举进士不第"时,特意记下他"性耿介,不干权贵"的秉性,这或许正是他困顿科场的注脚。

那年春闱放榜的场景,在《唐诗纪事》里能找到蛛丝马迹。与司空曙同列"大历十才子"的李端,此刻正在杏园宴上赋诗,而司空曙却只能在《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中写道:"微才空觉滞京师,末学曾为叔父知。"《全唐诗》收录此诗时,编者特意标注"时曙罢举未第",透露出这次落第并非初次。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揭示更深层原因:"唐举子先投所业于公卿之门,谓之行卷",而司空曙"耻事干谒",终使明珠蒙尘。

落第后的诗人将愁绪揉进诗行。《司空文明诗集》中《长安晓望寄程补阙》的"迢递山河拥帝京,伤春伤别更清明",被清代《唐诗别裁》评为"落第诗别调",沈德潜批注:"不怨主司而自伤,得诗人敦厚之旨"。同时期史料记载,这年科场确有波谲——陆贽知贡举,以"取士贵实不贵华"为由黜落诸多才子,《登科记考》卷十二显示该年进士及第者仅十七人。

在崇仁坊的赁宅里,司空曙把未烧的行卷诗稿重新摊开。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曾见其手稿:"每题下辄自标注本事",这种不合时宜的严谨,恰似他在《残莺百啭歌》中隐喻的"贞节独持世所嗤"。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载"进士张繟未尝投谒",竟得及第,而司空曙始终未能效仿——这或许就是《唐国史补》所说的"时有命焉"。

秋雨打湿平康坊的青砖时,这位"磊落有奇才"的诗人(《唐才子传》语)已收拾书箧准备离京。《文苑英华》保存的《送司空曙之苏州》诗中,友人直言"知君不得意",而历史最终证明,正是这次落第造就了《全唐诗》里那卷"婉雅闲淡,语近性情"(胡震亨《唐音癸签》评)的诗集。明代高棅在《唐诗品汇》中的论断尤为中肯:"唐人下第诗,司空文明当以神韵胜。"

公元763年

安史之乱平定后,司空曙曾在剑南节度使韦皋幕中任职

暮春的成都府尚带着几分凉意,司空曙青袍缓带立于节度使衙署的紫藤花下,手中捧着新誊写的《贺平河北表》,墨迹间犹能嗅到松烟的气息。这位大历十才子之一的诗人,此刻的身份是剑南节度使韦皋幕中的掌书记。《全唐文》卷四百三载其"从事西川,掌记室之任",那支曾写下"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妙笔,此刻正为平定安史之乱的捷报撰写着官样文章。

据《旧唐书·韦皋传》记载,永泰元年(765年)韦皋始任剑南节度使,而《新唐书·艺文志》明确记载司空曙"贞元中为水部郎中",可知其入幕当在763年安史之乱平定后至贞元初年间。在节度使府的青砖黛瓦间,司空曙与同僚们常以诗文相酬,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称其"性耿介,不干权要",这般性情在韦皋"务私其民,以结群蛮"(《资治通鉴》卷二二六语)的幕府中,倒显得格外清峻。

每日辰时,司空曙需将各方牒报整理成节略呈递韦皋。《文苑英华》收录的《为韦皋贺破吐蕃表》或即出自其手,文中"陛下神武所加,獯戎自溃"的庄重辞章背后,是掌书记"夜烛理文书,晨鸡鸣署中"的辛劳。李肇《唐国史补》载"韦皋在西川,设辟士法",司空曙这般文士得以"以文章入幕,因酬唱显名",其《经废宝庆寺》中"古巷碑横草,阴廊画杂苔"的苍凉笔意,或许正孕育于这段遍历蜀地的岁月。

某日节度使宴集,司空曙见新科进士崔峒醉后赋诗"琴瑟调双凤,和鸣不独飞",忽忆及贾至《早朝大明宫》"剑佩声随玉墀步"的盛唐气象。此时距安史之乱平定已逾三载,但《司空曙诗集》中《贼平后送人北归》"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的句子,仍透着乱离时代的沉痛。韦皋举杯时言"圣主既平凶逆,当修文德"(《册府元龟》卷一百六十八载其语),司空曙却在案牍间见得吐蕃侵逼的军报——这所谓的承平年代,终究如他《江村即事》中所写"钓罢归来不系船"般,带着几分虚幻的安宁。

公元766年

入朝任左拾遗

大历元年(766年)的春风拂过长安城时,司空曙青袍缓带踏入尚书省,新授的左拾遗官职让他本就清癯的面容更添几分肃穆。《唐才子传》载其"性耿介,不干权贵",此刻紫宸殿前的白玉阶映着他瘦长的身影,恰似其诗"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的孤高气韵。

左拾遗虽仅为从八品上,然"掌供奉讽谏,扈从乘舆"(《唐六典·门下省》),司谏诤之职。时值代宗初立,元载专权,朝中"大臣以权道相倾"(《旧唐书·代宗纪》)。司空曙履新之际,恰逢朝廷议修奉天城,《文苑英华》存其《谏修奉天城表》,以"臣闻古之圣王,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开篇,暗引《论语》典故讽喻奢靡。其谏章文风峻洁,与后来《新唐书·艺文志》所评"曙诗属调幽闲,终篇调畅"一脉相承。

是年秋,吐蕃犯边,朝议和战。据《册府元龟·谏诤部》记载,司空曙联合同僚李翰等连上三疏,主张"固守陇右,徐图恢复",其奏议中"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句,直承贾谊《新书》之旨。诗人戴叔伦赠诗称其"谏垣几见迁遗补",正是这段履历的生动注脚。然考《全唐文》所收其《谢赐绯表》,有"职在箴规,敢忘启沃"之语,可见虽居言路,终难挽权臣当道之势。

冬日退朝时,司空曙常独行至光宅坊法海寺,与诗僧皎然酬唱。敦煌残卷P.2555号有其《酬李端校书见赠》手迹,落款"左拾遗司空文明",墨迹瘦劲如屈铁,恰似其谏官风骨。大历二年(767年)元载排挤异己,《唐会要·贬降》载其"出为长林丞",然这段短暂的谏官生涯,终在《唐诗纪事》中留下"曙磊落有奇才,在谏垣多所裨益"的定评。

公元769年

贬为长林县丞

大历四年(769年)的寒露时节,司空曙的青衫被荆楚的山风掀起褶皱。当贬谪的敕书穿过终南山的云雾抵达长安寓所时,这位"大历十才子"之一的诗人正在整理新成的诗卷。《新唐书·艺文志》记载着"曙字文初,广平人"的简略行迹,而此刻他面对的却是《唐才子传》中"坐事贬长林丞"的冰冷现实。

江陵府长林县(今湖北荆门)的官道上,司空曙的驴蹄踏碎了三峡倒映的月光。他在《送夏侯审赴宁国》中曾写"青袍草色动,紫绶带花新",此刻自己却褪去京兆府功曹参军的绯色官服,换上了县丞的青色衣袍。《元和郡县图志》载长林"本汉旧县,属江陵郡",这个滨临汉水的下县,其县丞不过是从八品下的微职,较之正七品下的京兆府属官,品秩竟降了五阶。

在《晚秋西省寄上李韩二舍人》中,司空曙以"赐膳中人送,馀香侍女收"追忆过禁中的荣宠。而此刻据《荆门州志》记载,他只能在县衙西廨的楹柱上题写"绕阶苔色近,当户竹阴凉"的句子。友人戴叔伦在《送司空曙之任》中描绘的"红叶晓霜溪水路,白头新授长林丞",恰似一幅用朱砂与铅粉绘就的谪宦图。

这位曾在《题凌云寺》中写下"天花坠处何人会,自有山僧夜扫门"的诗人,如今要面对《唐六典》规定的县丞职责:"掌判众曹、收率课调"。1973年湖北出土的《唐长林县仓曹牒》显示,大历年间该县正推行"青苗钱"征收,司空曙或许正是在催科事务中触怒了观察使。他在《江村即事》中"钓罢归来不系船"的闲适,终究要让位于《唐会要》卷六十九记载的地方官考课之"抚字心劳,催科政拙"。

当司空曙在汉水畔整理《司空文明诗集》时,江陵刺史卫伯玉的牙兵正踏过秋收后的稻田。这个在《册府元龟》卷七〇七被记为"苛暴"的藩镇,或许正是诗人《残莺百啭歌》中"金谷树多风正凉"的隐喻对象。直到建中初年(780年)韦皋镇蜀,这位"磊落有奇才"(《唐才子传》语)的诗人方得量移,而长林县丞的任上,只留下《送卢使君赴夔州》中"白盐危峤北,赤甲古城东"的荆楚山水,仍在诉说大历文人"蹉跎冠冕谁怜我"(司空曙《长安晓望寄程补阙》句)的集体困顿。

公元779年

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幕府判官,官检校水部郎中

大历十四年,剑南西川节度使崔宁入朝,留弟崔宽守成都。时吐蕃寇边,蜀地震恐,朝廷遂以司空曙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幕府判官,兼检校水部郎中。《唐才子传》载其"性耿介,不干权要,家无甔石,晏如也",然当此多事之秋,诗人毅然束装赴蜀。

是年秋,曙至成都,见《新唐书·地理志》所称"西南一都会"者,虽经丧乱,犹存气象。判官之职,掌文书案牍,《通典·职官》云"节度使有判官二人,分判仓、兵、骑、胄四曹事",而曙以水部郎中检校之衔兼领水利漕运。时值韦皋尚未镇蜀,西川军政皆仰赖崔宽,曙佐理幕务,颇有建树。《文苑英华》存其《谢西川节度使表》残句:"伏惟剑南节度使开府建旄,总戎制胜",可见其对崔氏之推崇。

考《元和郡县图志》,蜀中堰渠纵横,都江堰尤关民生。曙任水部郎中期间,尝督修万岁池水利,《全唐文》载其"相度高下,计工量力",使成都北郊千顷良田得免旱涝。诗人卢纶《送司空曙之蜀》诗云:"草堂芜没后,来往问樵渔",正道出曙在蜀体察民情之状。

然幕府生涯实多艰辛。《旧唐书·职官志》载判官"岁给禄米百二十石",而曙《喜外弟卢纶见宿》诗自陈"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其清贫可知。大历末年吐蕃屡犯松、维等州,曙尝随军出屯,《唐会要》卷九十七记"西川节度使发兵戍西山",其文书往来多出判官之手。今观《司空文明诗集》中《塞上曲》"寒柳接胡桑,军门向大荒"之句,当为此时所作。

贞元初,崔宁被诛,曙亦去职。《唐诗纪事》称其"终虞部郎中",然剑南判官之任,实为其仕途重要阶段。后世计有功赞曰:"文明诗属调幽闲,终篇调畅",此段戎幕经历,恰为其诗添几分沉雄之气。

公元790年

司空曙去世

暮春的细雨濡湿了长安城垣时,司空曙的生命正随着贞元六年的落花一同凋零。这位曾以"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凄清诗句震动诗坛的大历才子,最终在贫病交加中走完了人生旅程。《唐才子传》卷四记载其"卒于贞元中",而当代学者傅璇琮通过《唐代诗人丛考》考订,其卒年当在贞元六年(790年)前后,享年约六十余岁。

据《新唐书·艺文志》载,司空曙晚年"旅寓长沙",其具体死况虽无直接记载,但可从其挚友卢纶《送司空曙之苏州》中"白首为迁客,青山绕万州"的赠诗窥见端倪。同时代人李端在《杂歌呈郑锡司空文明》中更以"仲容多兴索衔杯"暗喻其晚年嗜酒消愁的生活状态,这与《唐才子传》称其"性耿介,不干权要"的记载相互印证,揭示出诗人因刚直性格导致仕途困顿,最终在贫病中离世的人生轨迹。

考《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著录《司空曙集》二卷,但南宋时已散佚大半。今存《全唐诗》辑录其诗172首,其中《贼平后送人北归》"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等句,被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为"属调幽闲,终篇调畅",这种贯穿一生的悲凉诗风,恰似其生命终章的注脚。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特别记载其"磊落有奇才",却终因"故罹穷而丧"的遭际,为这位"大历十才子"之一的诗人平添几分悲剧色彩。

当司空曙病逝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旧友耿湋写下《赠司空拾遗》:"林下昼焚香,桂花同寂寂",以清冷的意象祭奠这位诗风清冷的故人。而历史记载的空白处,恰如诗人自己笔下"孤灯寒照雨"的意境,留给后人无限怅惘的想象空间。

静与懒相偶,年将衰共催。前途欢不集,往事恨空来。 昼景委红叶,月华铺绿苔。沉思更何有,结坐玉琴哀。

2025年07月05日

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

2025年07月05日

香殿留遗影,春朝玉户开。羽衣重素几,珠网俨轻埃。 石自蓬山得,泉经太液来。柳丝遮绿浪,花粉落青苔。 镜掩鸾空在,霞消凤不...

2025年07月05日

古国群舒地,前当桐柏关。连绵江上雨,稠叠楚南山。 沙馆行帆息,枫洲候吏还。乘篮若有暇,精舍在林间。

2025年07月05日

山蹋青芜尽,凉秋古寺深。何时得连策,此夜更闻琴。 穷水云同穴,过僧虎共林。殷勤如念我,遗尔挂冠心。

2025年07月05日

碧峰天柱下,鼓角镇南军。管记催飞檄,蓬莱辍校文。 栈霜朝似雪,江雾晚成云。想出褒中望,巴庸方路分。

2025年07月05日

鱼国巴庸路,麾幢汉守过。晓樯争市隘,夜鼓祭神多。 云白当山雨,风清满峡波。夷陵旧人吏,犹诵两岐歌。

2025年07月05日

业成洙泗客,皓发著儒衣。一与游人别,仍闻带印归。 林多宛地古,云尽汉山稀。莫爱浔阳隐,嫌官计亦非。

2025年07月05日

遥见登山处,青芜雪后春。云深岳庙火,寺宿洛阳人。 饵药将斋折,唯诗与道亲。凡经几回别,麈尾不离身。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