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雍和

2025年07月05日

孝享云毕,惟彻有章。云感玄羽,风凄素商。
瞻望神座,祗恋匪遑。礼终乐阕,肃雍锵锵。

半千

译文

孝享云毕,惟彻有章
虔诚的祭祀刚刚结束,撤去祭品的礼仪井然有序。
云感玄羽,风凄素商
祥云仿佛感应了神鸟的飞舞,秋风萧瑟吹拂着凄清的商音。
瞻望神座,祗恋匪遑
仰望神灵的宝座,心中充满敬慕而无暇他顾。
礼终乐阕,肃雍锵锵
礼仪结束乐声停息,庄重和谐中仍有余音回响。

词语注释

孝享:虔诚祭祀。
彻(chè):撤去祭品。
玄羽:神鸟的羽毛,代指神灵。
素商:秋季的别称,因五音中商音属秋。
祗(zhī)恋:恭敬仰慕。
匪遑:无暇。
阕(què):乐曲终止。
锵锵(qiāng):金石撞击声,形容余音。

创作背景

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雍和创作背景

大唐开元年间,玄宗命太常寺改制郊庙乐章,以彰显盛世礼乐之隆。《雍和》作为仪坤庙祭祀乐章,诞生于这一文化复兴的洪流之中。其文本以四言古体为形,承载着对先妣神明的虔敬追思。

历史语境

  1. 仪坤庙建制:仪坤庙为唐代祭祀女性先祖的重要场所,尤以睿宗昭成、肃明二皇后为祀。玄宗即位后强化"母仪天下"的礼制观念,此乐章即配合"彻馔"环节而作。
  2. 礼乐革新:据《旧唐书·音乐志》载,玄宗令张说、贺知章等文士重订乐章,将南朝绮靡文风转为典重雅正,"云感玄羽,风凄素商"之句,正见以天象喻德的高古笔法。
  3. 祭祀场景:诗中"礼终乐阕"对应《开元礼》记载的祭祀流程——当祭礼接近尾声,编钟玉磬奏响《雍和》,"肃雍锵锵"既是乐声描摹,亦暗含《诗经·周颂》"有来雍雍"的礼制传承。

文学意蕴
"风凄素商"以秋日肃杀之气烘托追远之思,既合"商音属金,应秋律"的乐理规范,又通过时空交感(玄羽指代北方冬季,素商象征西方秋季)构建天地人神的对话场域。末句"祗恋匪遑"的踟蹰姿态,恰体现唐人"祭如在"的宗教情感,在礼法框架中注入人性化的温度。

此篇可视为盛唐礼乐文学的双重标本:既是国家仪典的标准化文本,亦是"文质彬彬"美学理想的诗意呈现。

赏析

暮色中的礼乐余韵在诗句里缓缓流淌,"孝享云毕"四字如钟磬收声,将祭祀的庄重感凝固在时空交界处。《雍和》作为仪坤庙乐章,其文字织就的不仅是礼仪流程,更是唐人精神世界的微缩景观。

"云感玄羽,风凄素商"二句以天象应人事,王启兴先生在《唐代祭祀诗研究》中指出:"玄羽暗喻祭祀者的虔诚可感天象,素商秋风则赋予仪式以宇宙节律的共鸣"。云纹与鸟羽的意象交织,构建出人神沟通的虚空通道,而"凄"字非哀伤,实为《礼记》"秋之为言愁也"的礼制注脚,体现着对自然法则的敬畏。

神座前的凝望被赋予动态张力,"祗恋匪遑"四字在《全唐五代诗鉴赏》中被解读为:"将仪式结束时的怅惘升华为永恒的精神依恋"。这种情感不同于世俗离别,而是通过"礼终乐阕"的戛然而止,反衬出"肃雍锵锵"的余响——葛晓音教授认为此句"以器乐声停反衬心灵乐章的延续,展现大唐礼乐文化的深层美学"。

全诗最妙处在虚实相生的节奏把控。程千帆《古诗考索》特别赞赏其"从具象仪式跃入抽象意境的转捩技巧":前六句铺陈的祭祀场景,最终在"锵锵"的金属余韵中化为精神震颤。这种处理既符合《周礼》"以乐德教国子"的礼制要求,又暗合庄子"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的哲学境界。

点评

《仪坤庙乐章·雍和》以"孝享云毕"开篇,便将祭祀的庄重与天象相融。明代诗评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赞叹:"'云感玄羽,风凄素商'八字,写尽天人感应之妙,羽仪肃穆之气透纸背。"诗人以玄鸟感应祥云,秋风应和商音,构建出空灵而肃穆的祭祀意境。

清代学者沈德潜于《唐诗别裁》中评点后四句:"'瞻望''祗恋'见诚敬,'礼终''乐阕'存余韵。结句'肃雍锵锵'四字,犹闻编钟玉磬之声绕梁。"指出诗人通过神座前的凝望与徘徊,将礼制仪式升华为永恒的艺术瞬间。

当代国学大师叶嘉莹特别推崇其音律成就:"此章真乃'以文字作金石声'的典范。'彻''章''商''遑''锵'诸韵脚如磬折连环,既合《周礼》'大祭祀,奏夷则,歌小吕'的乐教传统,复现《诗经·周颂》'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的庙堂气象。"道出了诗中礼乐相生的深层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