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其思想对中国及东亚文化影响深远。

生平

公元前551年

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公元前549年

父叔梁纥去世,随母颜徵在迁居曲阜阙里。

公元前537年

开始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公元前533年

娶宋国亓官氏为妻。

公元前532年

生子孔鲤。

公元前531年

任鲁国委吏(管理仓库)。

公元前530年

改任乘田(管理畜牧)。

公元前525年

赴周都洛邑问礼于老子。

公元前522年

开始私人讲学,提出“有教无类”。

公元前517年

鲁国内乱,避乱至齐国。

公元前516年

返鲁,专心修《诗》《书》《礼》《乐》。

公元前501年

任鲁国中都宰(中都长官)。

公元前500年

升任鲁国大司寇,摄相事。

公元前498年

堕三都(毁坏三桓封邑城墙)失败。

公元前497年

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

公元前496年

至卫国,受卫灵公礼遇。

公元前495年

离卫赴陈,途经匡地被围困。

公元前492年

过宋,司马桓魋欲加害,微服过宋。

公元前489年

困于陈蔡之间,绝粮七日。

公元前484年

返鲁,致力于教育和古籍整理。

公元前481年

修订《春秋》,绝笔于“获麟”。

公元前479年

病逝于鲁,葬曲阜城北泗水畔。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