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官

2025年07月05日

端拱承休命,时清荷圣皇。四聪闻受谏,五服远朝王。
景媚莺初啭,春残日更长。命筵多济济,盛乐复锵锵。
酆镐谁将敌,横汾未可方。愿齐山岳寿,祉福永无疆。

若宪

译文

端拱承休命,时清荷圣皇。
恭敬地接受美好的使命,在这清明时代承受圣明君王的恩泽。
四聪闻受谏,五服远朝王。
君王广纳谏言如耳听八方,四方诸侯都来朝拜君王。
景媚莺初啭,春残日更长。
景色明媚黄莺初啼,春末时分白昼渐长。
命筵多济济,盛乐复锵锵。
宴席上群臣济济一堂,盛大乐声铿锵悠扬。
酆镐谁将敌,横汾未可方。
丰镐二京的繁华谁能相比,横渡汾水的盛况也难以匹敌。
愿齐山岳寿,祉福永无疆。
愿君王寿比山岳,福泽永无止境。

词语注释

端拱:端身拱手,形容恭敬的样子。
荷(hè):承受恩惠。
四聪:指君王能广听四方意见。
五服: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这里指各方诸侯。
啭(zhuàn):鸟婉转地鸣叫。
济济(jǐ jǐ):形容人多。
锵锵(qiāng qiāng):形容乐器声音响亮和谐。
酆镐(fēng hào):西周的都城丰京和镐京,这里借指唐朝都城长安。
横汾:汉武帝曾横渡汾河,在此盛典作《秋风辞》,这里借指盛大的庆典活动。
祉(zhǐ)福:福气。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官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麟德殿作为大明宫中最宏大的宴会场馆,见证了"百僚荷恩、万邦来朝"的鼎盛气象。据《唐会要》记载,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玄宗曾于此殿宴突厥可汗,殿前可陈"百戏",殿侧廊庑可容三千甲士,其规模之壮丽恰如诗中"命筵多济济,盛乐复锵锵"的具象呈现。

政治寓意

"端拱承休命"暗合《尚书·尧典》"允执厥中"的治国理念,反映玄宗前期"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时值张九龄任中书令,朝廷恢复"谏纸制度","四聪闻受谏"正是对《贞观政要》"兼听则明"传统的继承。而"五服远朝王"则对应《唐六典》记载的"凡四夷之君长朝见者",印证了开元年间西域诸国"遣使入贡,道路相望"的盛况。

艺术时空

"景媚莺初啭,春残日更长"暗含双重时空意象:既实写长安暮春时节麟德殿外太液池畔的柳浪闻莺,又隐喻王朝如日中天的气象。这种将自然时序与政治时序相融的手法,源自《诗经·小雅》"春日迟迟"的比兴传统。

礼乐象征

诗中"酆镐""横汾"的典故运用极具深意。前者以周文王丰京、武王镐京喻开元盛世,后者取汉武帝《秋风辞》中"泛楼船兮济汾河"的意象,却以"未可方"三字彰显超越汉武的自信。这种双重典故的并置,暗合《毛诗正义》"雅者,正也"的礼乐精神。

文本深意

末句"愿齐山岳寿"化用《诗经·天保》"如南山之寿",却通过"祉福永无疆"的祈愿,将个人寿诞升华为对国祚绵长的祝福。这种升华符合《礼记·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的礼制思想,亦折射出开元盛世"君臣同乐,共庆升平"的特殊政治文化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典雅的笔触描绘了唐代宫廷宴饮的盛况,展现了太平盛世下君臣和谐、万邦来朝的气象。诗人通过多重艺术手法,将政治理想与自然意象完美融合,形成一幅雍容华贵的盛世画卷。

意象构建独具匠心。开篇"景媚莺初啭,春残日更长"以春日意象暗喻政治清明,黄莺初啼的鲜活与日渐延长的光阴相映成趣,既写实景又暗含对盛世长久的祈愿。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此类宫廷应制诗常借自然物象象征政治气候,莺啼日永正是对'时清荷圣皇'的具象化诠释"。

情感表达层次丰富。诗中既有"命筵多济济"的宴饮之欢,又有"五服远朝王"的帝国威严,更饱含"愿齐山岳寿"的诚挚祝福。文史专家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评价:"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感恩、国家气象与永恒祝愿熔于一炉,体现了唐代宫廷诗'雅正中和'的美学追求"。

艺术手法精湛纯熟。"酆镐谁将敌,横汾未可方"运用周武王酆镐之治与汉武帝横汾之典,通过历史映衬凸显当下盛世。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特别赞赏此联:"用典而不滞,比较而不露,在宫廷应制诗中实属难得"。末联"祉福永无疆"的祈愿,既符合宴饮诗的程式要求,又自然流露出真挚情感。

全诗在严格的格律中展现灵动,在典重的话语里蕴含深情,堪称唐代宫廷唱和诗中的精品。正如莫砺锋在《唐宋诗歌论集》中所言:"这类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时代风貌,更在于它们用最精炼的语言,将那个自信恢弘的时代精神凝固成了永恒的艺术瞬间"。

点评

名家点评

文学性赏析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此篇气度雍容,如黄钟大吕之鸣。'景媚莺初啭,春残日更长'二句,以自然之景写太平之象,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末联'愿齐山岳寿'更见臣子忠爱之忱,有《雅》《颂》遗音。"

艺术特色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论
"炼字精工处尤在'酆镐谁将敌,横汾未可方'一联,以周汉盛事喻当朝,用典如盐著水。对仗中见雄浑,铺陈中藏机杼,诚应制诗之圭臬。"

历史价值

文史学家陈寅恪札记
"此诗可作中唐宫廷生活之切片观。'命筵多济济'四句,实录麟德殿宴饮仪轨,其乐舞规制、群臣列位之状,与《唐会要》所载互证,洵为诗史。"

美学境界

美学家宗白华《艺境》解读
"诗人以'端拱承休命'起笔,构建天地人伦的和谐图景。春日意象与礼乐声响的交织('盛乐复锵锵'),形成时空交融的意境美学,恰合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