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苍茫处,有唐一代的离歌在《古离别》的丝竹声中渐次浮现。曲辞作者不详,然其笔底烟霞,分明浸透开元天宝年间的盛世浮尘与征戍悲声。
征戍离歌的时代底色
玄宗朝虽开"稻米流脂粟米白"的富庶,然府兵制崩坏后,"长征人"的戍边苦旅已成社会痼疾。诗中"征行断戍楼"之句,恰与杜甫"武皇开边意未已"形成互文,金钿玉搔的闺阁奢华与"蟏蛸网清曙"的荒戍景象,构成盛唐帷幕后的裂帛之声。
器物意象的隐喻系统
"狐白裘"取《礼记》"君衣狐白裘"之典,暗喻丈夫的士族身份;"缃绮帱"则用《西京杂记》中赵飞燕姐妹"缃绮为帐"的典故,勾勒出闺阁的绮丽囚笼。金夹膝与玉搔头这类妆奁器物,在"花错"的动词间渐次失色,恰似温庭筠"照花前后镜"的破碎镜像。
闺怨传统的嬗变
六朝宫体诗的脂粉气在此转向深沉,南朝江总《闺怨篇》的"屏风有意障明月"化为"长眉满镜愁"的时空凝固。末句"不用远封侯"的决绝,较王昌龄"悔教夫婿觅封侯"更添几分盛唐转衰时的幻灭感,与后来李益"早知潮有信"形成时代回响。
节候意象的双重叙事
"菡萏落红秋"以《楚辞》"芙蓉落而芰荷悴"的笔法,将《古诗十九首》的时序之感注入律诗体格。清曙蛛网与红秋残荷的蒙太奇,恰似吴道子地狱变相图的笔意,在绮丽辞藻下隐现安史之乱前的时代颤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