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明乐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金色阳光洒在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上,张仲素执笔写下《圣明乐》时,大唐王朝正沐浴在"华夷一家"的辉煌气象中。这首杂曲歌辞诞生于中唐贞元年间,却承载着盛唐未散的天朝余韵,那"玉帛殊方至"的盛况,正是对太宗"自古皆贵中华"民族政策的诗意回响。
九重宫阙的瑞气凝结在词句间——"千春瑞月明"暗合玄宗时期"月满千秋"的典故,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逢千秋节,西域诸国使节便以明月珠为贺。而"先发凤凰城"的意象,恰与《唐六典》中"凡四夷藩使至,必于含元殿陈其方物"的记载相映成趣,大明宫丹凤门的铜驼金马,在诗句中化作永恒的文化符号。
诗人以"歌钟比屋闻"的听觉意象,巧妙化用《诗经·小雅》"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典故。考《通典·乐典》可知,当时太常寺确实新制《圣明乐》入燕乐部,这组杂曲歌辞本是配合龟兹乐演奏的教坊曲,却在文人笔下升华为"华夷一贯"的政治理想。那飘荡在坊市间的胡旋舞曲与钟磬雅乐,正构成中唐特有的文化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