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七夕

2025年07月05日

凤律惊秋气,龙梭静夜机。星桥百枝动,云路七香飞。
映月回雕扇,凌霞曳绮衣。含情向华幄,流态入重闱。
欢馀夕漏尽,怨结晓骖归。谁念分河汉,还忆两心违。

文恭

译文

凤律惊秋气
秋风乍起,如凤箫律动惊动时节
龙梭静夜机
夜深人静,天孙织布的梭声也停歇
星桥百枝动
鹊桥如繁星缀满枝头,随波摇曳
云路七香飞
七香车驶过云间之路,芬芳四溢
映月回雕扇
月光映照下,她回旋雕花团扇
凌霞曳绮衣
云霞缭绕中,轻曳华美衣裙
含情向华幄
含情凝望锦绣帷帐
流态入重闱
婀娜身影隐入深宫重门
欢馀夕漏尽
欢愉未尽,更漏已滴到天明
怨结晓骖归
离愁凝结,清晨驾马各自归去
谁念分河汉
谁人怜惜这银河相隔的苦楚
还忆两心违
只能追忆曾经相许的初心

词语注释

凤律:指箫笙类乐器,此处比喻秋风之声
龙梭:织布梭的美称,传说天孙织女用龙梭织云锦
星桥:指鹊桥,由喜鹊搭成的桥梁(拼音:xīng qiáo)
七香:七种名贵香料,代指华美车驾
雕扇:雕花精美的团扇(拼音:diāo shàn)
绮衣:华丽丝织衣物(拼音:qǐ yī)
华幄:华丽帐幕(拼音:huá wò)
重闱:深宫内院(拼音:chóng wéi)
夕漏:夜间计时漏壶(拼音:xī lòu)
晓骖:清晨驾车(骖指驾车马匹,拼音:xiǎo cān)
河汉:银河(拼音:hé hàn)

创作背景

七夕诗创作背景

银河清浅夜,乌鹊架桥时。这首以七夕为主题的绮丽诗篇,诞生于大唐开元盛世的天宝年间,作者当为宫廷文人或亲近皇家的才子。考其辞藻之华美、对仗之精工,恰符合盛唐时期"锦绣成文,宫商迭奏"的文学风尚。

细究"凤律惊秋气"之句,暗合《开元占经》所载"立秋三日,凉风至,律中夷则"的天象记载。唐玄宗时期,宫中每逢七夕必设"乞巧楼",以七孔针、五色线对月穿之,《开元天宝遗事》详录其盛。诗中"云路七香飞"正应此景,七香车乃杨贵妃姐妹所乘,杜牧《长安杂题》亦有"七香车上碾云霞"之证。

"星桥百枝动"化用《岁华纪丽》"七夕乌鹊填河成桥"典故,而"凌霞曳绮衣"则暗含《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的古制。诗人将汉代以来的乞巧民俗与唐代宫廷的奢华盛景熔铸一炉,更以"雕扇""华幄"等物象,折射出天宝年间"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的节庆场面。

末句"谁念分河汉"直指《荆楚岁时记》牛女传说,然"还忆两心违"之叹,或暗寓安史之乱前夜帝王耽于享乐之忧思。全篇在富丽精工的表面下,实承陈子昂《感遇》"昔日章华宴,荆王乐荒淫"的讽喻传统,以七夕欢宴之盛,写盛世将颓之隐忧,恰如《诗品》所谓"巧构形似之言,而含凄惋之致"。

赏析

七夕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永恒的母题,这首作品以织锦般的语言织就了一幅天人交织的绮丽画卷。学者傅璇琮在《唐代文学研究》中指出,开篇"凤律惊秋气,龙梭静夜机"采用"视听通感"手法,使抽象的秋声具象为可触的织机韵律,龙梭静止的意象暗示着天上人间的时空凝滞。

"星桥百枝动,云路七香飞"二句,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盛赞其"以星辰为桥柱,以云霞为香径",将银河物象转化为可度量的建筑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特别赏析"映月回雕扇,凌霞曳绮衣"中的动态描写:月华在团扇上流转,云霞成为飘动的衣带,使静态的服饰获得飞升的动势。

情感表达方面,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柯庆明认为"含情向华幄,流态入重闱"展现"宫廷化的七夕想象",将民间传说升华为贵族化的情感美学。而"欢馀夕漏尽,怨结晓骖归"的时空转换,被南开大学罗宗强教授解读为"用更漏与车驾两个意象,完成从神话时空到尘世时间的跌落"。

尾联"谁念分河汉,还忆两心违"的设问,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指出源自《古诗十九首》的遗韵,但将"盈盈一水间"的含蓄转为直抒胸臆的诘问。这种情感升华过程,正如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所言:"从物象铺陈到心灵叩问,完成由视觉盛宴到生命沉思的哲学飞跃。"

点评

七夕之作,向以柔情胜。此诗"星桥百枝动,云路七香飞"二句,清人沈德潜于《唐诗别裁》中评曰:"'星桥'句写天上景如在目前,'云路'句更以七香车衬仙家气象,虚实相生处,正见唐人笔力。"诚哉斯言,诗人以织机声歇起笔,暗喻人间停杼乞巧,忽转笔锋绘天河飞渡之状,星辉为桥,云霞铺路,顿开瑰丽之境。

"映月回雕扇,凌霞曳绮衣"一联,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特为标举:"六朝余韵而能自出新意,'回''曳'二字最得神理,非仅状佳人衣饰,实将银河畔翩跹之态写活。"此中妙处,正在以动态笔墨写静态传说,雕扇掩映月光,绮衣牵动云霞,使千年鹊桥故事顿生流光溢彩。

末句"谁念分河汉,还忆两心违",近世词学大家龙榆生《唐宋诗选讲》点出:"收束处忽作诘问,直指牛女传说本质——非仅叹别离之苦,更揭永恒相思之痛。'分''违'二字重若千钧,与篇首'惊秋''静夜'遥相呼应,终成沉郁顿挫之调。"此评深得诗心,诗人以"欢馀""怨结"的强烈对比,终以"两心违"三字叩击千古情人胸臆,诚如清人黄周星所言:"咏七夕者众,能于旖旎中见苍凉,方称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