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爱妾换马

2025年07月05日

一面妖桃千里蹄,娇姿骏骨价应齐。乍牵玉勒辞金栈,
催整花钿出绣闺。去日岂无沾袂泣,归时还有顿衔嘶。
婵娟躞蹀春风里,挥手摇鞭杨柳堤。
绮阁香销华厩空,忍将行雨换追风。休怜柳叶双眉翠,
却爱桃花两耳红。侍宴永辞春色里,趁朝休立漏声中。
恩劳未尽情先尽,暗泣嘶风两意同。

张祜

译文

一面妖桃千里蹄
她容颜如桃花般艳丽,坐骑能日行千里
娇姿骏骨价应齐
娇美的姿容与骏马的骨相,价值相当
乍牵玉勒辞金栈
刚牵起镶玉的缰绳离开华贵的马厩
催整花钿出绣闺
匆匆整理好头饰走出绣房
去日岂无沾袂泣
离别时怎会没有泪水沾湿衣袖
归时还有顿衔嘶
归来时仍能听到马儿激动的嘶鸣
婵娟躞蹀春风里
美人徘徊在春风中
挥手摇鞭杨柳堤
挥动手臂扬鞭于杨柳堤岸
绮阁香销华厩空
闺阁香气消散,华美马厩已空
忍将行雨换追风
怎忍用巫山神女交换追风快马
休怜柳叶双眉翠
不必再怜惜她柳叶般的黛眉
却爱桃花两耳红
转而喜爱马儿桃花色的双耳
侍宴永辞春色里
永远告别了在春色中侍宴的日子
趁朝休立漏声中
不必再在更漏声中等待早朝
恩劳未尽情先尽
恩情尚未报答完,心意却已耗尽
暗泣嘶风两意同
暗中垂泪与马儿嘶鸣,两心相同

词语注释

躞蹀(xiè dié):小步徘徊的样子
花钿(huā diàn):古代妇女头饰
行雨:典出宋玉《高唐赋》,指巫山神女,此处代指爱妾
追风:指骏马
漏声:古代计时器滴水的声音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爱妾换马创作背景

暮春的长安城,柳絮纷扬如雪,正是建中四年(783年)的某个黄昏。诗人张祜独坐平康坊酒肆,听闻隔壁胡商以波斯名马换得教坊名妓的轶事,忽忆及前朝旧闻——相传曹魏时陈思王曹植曾以爱妾换得西域良驹"赤兔",此事虽不见正史,却在《乐府解题》中留有残句。

历史渊源考

此题材实脱胎于南朝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七十三载:"《爱妾换马》始自梁简文帝,后庾肩吾、刘孝威等皆有拟作。"唐时此调几近失传,唯李白《襄阳歌》中"千金骏马换少妾"一句暗用其典。张祜此作实为复兴古题,诗中"行雨"用宋玉《高唐赋》典,"追风"则化用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矫若游龙"意象。

诗艺重构

首联"妖桃千里蹄"以桃红喻马毛色,暗合唐人尚马之风。《开元天宝遗事》载玄宗时"名马有玉花骢、照夜白,皆以金络脑饰之"。诗中"金栈""绣闺"的对照,恰是贞元年间藩镇节度使奢靡生活的写照。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序言提及:"时诸贵主竞以名马易歌舞伎",可互为印证。

情感张力

尾联"恩劳未尽"句,实暗讽时风。据《唐国史补》记载,德宗朝"京师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诗人以马嘶暗喻妾泣,较之梁简文帝原作"真成恨然驻"更显沉痛。韦庄《又玄集》评此诗:"以绮语写悲音,犹见开天遗韵。"

暮色渐浓时,平康坊传来羯鼓声。诗人掷笔长叹——这盛世里的交易,何尝不是用整个大唐的春光在作抵?

赏析

这首《杂曲歌辞·爱妾换马》以精妙的意象并置和情感张力,展现了唐代贵族生活中"以妾换马"这一特殊社会现象下的复杂人性。明代学者胡应麟在《诗薮》中评此诗"以艳笔写哀情,愈显其骨",恰点破了表面风流下的深刻悲凉。

上阕的春风与别离
"妖桃千里蹄"以桃花的艳冶与骏马的雄健并置,形成感官冲击——美妾与名马在主人眼中竟成等价交换物。"乍牵玉勒辞金栈"与"催整花钿出绣闺"的工整对仗,将马具的华贵与女子的盛装并陈,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指出:"金玉之饰愈显,则人物之悲愈深"。最动人的是"沾袂泣"与"顿衔嘶"的细节,马嘶人泪在春风杨柳中交织,正如近代学者闻一多所言:"婵娟躞蹀四字,写尽物化人生之痛"。

下阕的空寂与暗泣
"绮阁香销华厩空"的蒙太奇式转换,揭示交易后的双重空虚。唐代诗论家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正应于此句。"行雨换追风"用巫山神女典(宋玉《高唐赋》),将情爱直接物化为速度的追求。清代纪晓岚批点此句:"以云雨喻妾,以追风喻马,亵而能雅,是为妙笔"。结尾"恩劳未尽"的悖论,道出人与马同样沦为玩物的命运,《唐音癸签》称此"双意同悲,较《妾薄命》更进一层"。

全诗在华丽辞藻下暗藏尖锐批判。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论"隔与不隔"时,曾举此诗为例:"写物则‘桃花两耳红’如在目前,写情则‘暗泣嘶风’直击心灵"。这种将人动物化、将马人格化的错位书写,最终在"杨柳堤"的春色与"漏声中"的朝堂之间,划出了一道权力与欲望的伤痕。

点评

《爱妾换马》以骏马娇妾互映成趣,张祜笔下"妖桃千里蹄"七字,便令美人名马共染霞色。清人黄周星《唐诗快》评曰:"'娇姿骏骨价应齐'句最妙,非止言妾马同价,实谓美人有骏骨、名马具娇姿,此中互文之趣,恰是诗人灵心所在。"

"婵娟躞蹀春风里"一联尤见匠心,贺裳《载酒园诗话》赞叹:"以婵娟状马步,以躞蹀拟佳人,风致嫣然。杨柳堤前挥手鞭,分明是丽人策马图,却偏说'摇鞭',此等婉转用笔,正得乐府神髓。"陆时雍《唐诗镜》更点出其声律之美:"'顿衔嘶'三字如闻其声,'暗泣嘶风'四字如见其情,马嘶人泣浑作一处,真所谓'两意同'也。"

诗中"行雨换追风"之喻,王夫之《唐诗评选》有精辟见解:"宋玉赋巫山云雨,本属缥缈之辞;伯乐相追风之骏,原是实在之物。张承吉偏以虚换实,以情易物,此等心思,非俗子可到。"而"恩劳未尽"句,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谓之:"七字说尽人间未了缘,马犹恋主,妾岂忘恩?弦外之音,怆然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