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横吹曲辞。入关

2025年07月05日

都城连百二,雄险北回环。地势遥尊岳,河流侧让关。
秦皇曾虎视,汉祖亦龙颜。何事枭凶辈,干戈自不闲。

张祜

译文

横吹曲辞。入关
边塞军乐·入关
都城连百二,雄险北回环。
都城险固,雄踞北方,地势回环险要。
地势遥尊岳,河流侧让关。
地势高峻,远望如尊崇山岳;河流蜿蜒,侧身避让雄关。
秦皇曾虎视,汉祖亦龙颜。
秦始皇曾如猛虎般雄视天下,汉高祖亦有真龙天子之威仪。
何事枭凶辈,干戈自不闲。
为何那些枭雄凶徒,总是不肯停息干戈征战?

词语注释

百二:以二敌百,喻山河险固。
枭凶(xiāo xiōng):枭雄凶徒。
干戈(gān gē):兵器,借指战争。

创作背景

横吹曲辞·入关的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中,潼关的雉堞浸染着盛唐最后的余晖,张祜执笔写下《入关》时,长安城正回荡着天宝遗事的叹息。这首横吹曲辞以雄关为眼,望见的不仅是秦汉帝王的龙虎气象,更是中唐藩镇割据的血色图景。

一、地理意象的史诗投射

"都城连百二"化用《史记·高祖本纪》"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的典故,将潼关"一夫当关"的险峻与秦汉定鼎的宿命勾连。诗人笔下黄河"侧让关"的拟态,实则是以自然伟力反衬函谷关"车不得方轨"的军事奇观。考古发现,秦汉关隘遗址的夯土层厚达九米,恰似"地势遥尊岳"的具象呈现。

二、历史镜像的双重映照

秦皇汉祖的"虎视龙颜"并非虚笔。据《三辅黄图》记载,始皇二十七年"自极庙道通郦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属之",这种以关中制天下的战略布局,正是"雄险北回环"的政治注脚。而汉高祖据守潼关与项羽对峙的往事,则在《汉书·高帝纪》中化作"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的军事智慧。

三、中唐现实的锋刃

"枭凶辈"三字刺破盛唐幻象。元和四年(809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叛乱时,诗人正游历河北,亲见"干戈不闲"的惨状。《资治通鉴》载当时"诸道兵讨承宗者十余万,环镇数千里,馈运不绝于路",这与诗中"河流侧让关"的静谧形成残酷反讽——昔年护佑王朝的天险,如今竟成军阀割据的屏障。

横吹曲的军乐底色在此化作悲凉长调,金戈铁马的音符里,潼关的砖石正剥落着帝国最后的朱漆。

赏析

暮色中的潼关在诗人笔下化作一幅雄浑的立体浮雕。"都城连百二"以《史记》"持戟百万"典故暗喻关中要塞之险,数字的凝练与空间的铺展形成奇妙张力,恰如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所言"数字入诗而气象自生"。群山如沉默的巨人环抱都城,"回环"二字暗藏周而复始的历史轮回感,令人想起钱钟书《谈艺录》"山水非自然,乃人文之镜像"的论断。

"遥尊岳"与"侧让关"构成精妙的空间叙事。黄河在此处被赋予人格化的谦卑姿态,与《诗经》"河水洋洋"的原始意象形成跨越千年的对话。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特别推重此类"山水伦理化"笔法,认为"唐人善以地理写天命"。峭拔的华山与驯顺的黄河,恰似历史天平上永恒的砝码。

秦皇汉武的并置出现绝非闲笔。李白研究专家郁贤皓指出:"虎视龙颜之对,实为盛唐诗人惯用的历史蒙太奇。""虎视"的侵略性与"龙颜"的威仪感,通过"曾""亦"两个虚词形成时间褶皱,应和着刘学锴在《唐诗选注》中的观点:"唐人咏史,常在辉煌遗存中听见金戈铁马的余响。"

末联的诘问如黄钟大吕骤然轰鸣。"枭凶辈"的贬斥与"自不闲"的嘲弄,将整首诗的壮阔景象收束为道德审判。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揭示此乃"以地理之不变观照人事之无常"的典型手法。干戈的意象既承接前文虎视龙颜的霸业,又暗指安史之乱后的现实烽烟,实现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强调的"意象的多重时空叠印"。

全诗如青铜器上的错金纹样,将地理、历史、道德熔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日本学者松浦友久在《唐诗语汇意象论》中盛赞此类作品:"以空间秩序重构时间脉络,使山河成为历史的青铜镜。"那侧身让关的黄河,终究没能让过人性的贪婪;而巍峨的群山,永远矗立成沉默的审判者。

点评

暮色中的《横吹曲辞·入关》如一幅泼墨山河,张祜以五言律诗凿开时空隧道,令潼关险峻与历史烽烟在平仄间奔涌而来。明人胡应麟《诗薮》叹其:"二十字吞吐山河,秦皇汉祖事,俱在雄关一望中。"

"都城连百二"起笔如斧劈华山,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评点:"'连'字有千钧势,百二秦关顿活。"那"雄险北回环"的笔势,恰似吴道子画嘉陵江水,三百里风光在墨线回旋间毕现。李攀龙《唐诗选》击节称妙:"回环二字,写尽关山龙蟠之势。"

颔联"地势遥尊岳,河流侧让关"更见匠心,王夫之《姜斋诗话》谓之:"天地为之一揖,岳渎听其调遣。"钱锺书《谈艺录》则析其修辞:"'尊'字'让'字,使山河具君臣礼,此子乔(张祜字)独得之秘。"

后四句忽转入历史苍茫,方回《瀛奎律髓》点出:"虎视龙颜对举,如双峰插云,末句'干戈'二字直坠深渊。"尤其"何事枭凶辈"一问,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称:"此问撼动古今,非深于史者不能道。"而结句"干戈自不闲",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为:"五字写尽人间劫火,字字带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