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琴曲歌辞。司马相如琴歌

2025年07月05日

凤兮凤兮非无凰,山重水阔不可量。
梧桐结阴在朝阳,濯羽弱水鸣高翔。

张祜

译文

凤兮凤兮非无凰
凤凰啊凤凰,并非没有伴侣
山重水阔不可量
山峦重叠,江河辽阔,难以测量
梧桐结阴在朝阳
梧桐树在朝阳下投下浓荫
濯羽弱水鸣高翔
在弱水中洗涤羽毛,高声鸣叫,展翅高飞

词语注释

凤兮凤兮:凤凰啊凤凰。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祥瑞;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濯羽:洗涤羽毛。濯(zhuó),洗
弱水:古代神话中的河流,相传其水不能浮起羽毛,故名弱水

创作背景

司马相如《琴歌》创作背景

历史脉络中的琴心

汉武帝建元年间,蜀地临邛。年轻的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惊动四座,更拨动了新寡卓文君的心弦。这首被后世称为《琴歌》的传世之作,诞生于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瞬间。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当时家徒四壁的才子,正是在临邛富豪卓王孙的宴会上,"以琴心挑之",将炽热的情感藏于清商雅调之中。

凤凰意象的深意

"凤兮凤兮非无凰"的起兴,暗合《论语·微子》中楚狂接舆"凤兮凤兮"的典故。相如自比漂泊的凤鸟,在"山重水阔"的茫茫人世寻找知音。史料记载,卓家"富拟人君",而相如"贫无以自业",这种身份悬殊的对照,更显"梧桐结阴在朝阳"中凤凰非梧桐不栖的执着——诗人以神鸟的高洁,暗喻超越世俗的爱情理想。

弱水鸣翔的隐喻

"濯羽弱水"化用《山海经》"弱水三千"的记载,此处的弱水既是神话中鸿毛不浮的天堑,也暗指阻隔有情人的现实藩篱。《西京杂记》补记这段佳话时特别提及,文君能从琴音中辨其求偶之意,正因相如将《诗经·关雎》的比兴传统,融入当时流行的楚歌体,使"鸣高翔"的尾韵既是对自由的向往,亦是对知音的呼唤。

琴歌背后的时代精神

在汉赋铺陈夸饰的主流文风中,这首短歌如清泉淙淙。班固《汉书·艺文志》载"琴道"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而相如突破性地以琴为媒,将楚辞的瑰丽与汉乐府的直白熔铸一炉。正如《琴操》所载古琴"通万物而考治乱"的特质,这首即兴之作竟成汉代文人突破礼教束缚的绝响,其回响一直荡漾在《孔雀东南飞》等后世佳作之中。

赏析

这首《琴曲歌辞·司马相如琴歌》以凤凰意象构筑起一个瑰丽的抒情世界。开篇"凤兮凤兮非无凰"化用《论语》楚狂接舆典故,却赋予全新意境——诗人以孤凤自喻,却暗示着"凰"的存在,这种若即若离的期待感,被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评为"比兴之妙,正在有意无意间"。

"山重水阔不可量"将情感具象化为壮阔山水,与《楚辞》"沅有茝兮澧有兰"的意境一脉相承。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特别指出此句"以天地量情,乃得情之至深",七个字中凝聚着难以丈量的相思。

下阕转入光明意象的铺陈。"梧桐结阴在朝阳"暗含《诗经》"凤凰鸣矣,于彼高冈"的典故,却更显生机。梧桐朝阳的意象组合,被近代学者闻一多视为"东方特有的审美范式——在温暖中见孤高"。而"濯羽弱水鸣高翔"则完成从静态到动态的升华,《山海经》中的神话弱水与凤凰清鸣相映,构成超逸尘寰的意境。当代学者叶嘉莹认为此句"将《庄子》逍遥游的精神,化入琴歌的韵律之中"。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矛盾情感的平衡。正如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所说:"求不得之苦与守高洁之乐,如琴瑟双弦并奏"。凤凰意象既承载着求偶不得的惆怅,又保持着濯羽清鸣的傲然,这种复杂情感通过"弱水"(至柔)与"高翔"(至刚)的意象碰撞完美呈现。

在艺术表现上,此诗展现了盛唐歌行体向律诗过渡的特征。明代高棅《唐诗品汇》称其"四句转三韵,如琴柱参差","凤""凰""阳""翔"的韵脚安排,确实模拟了古琴泛音的清越效果。这种声韵之美,使诗歌本身成为一曲动人的琴歌。

点评

司马相如《琴歌》赏析

凤兮凤兮非无凰,山重水阔不可量。
梧桐结阴在朝阳,濯羽弱水鸣高翔。

此诗以"凤求凰"为喻,展现了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炽烈而含蓄的情感。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曰:"结想杳冥,语带仙气,长卿以琴心挑文君,全在此'不可量'三字中。"

明代文学家杨慎《升庵诗话》则言:"'濯羽弱水'四字,写尽神鸟凌霄之态。长卿不独工于赋,五言亦自清丽绝尘。"诗中弱水濯羽、梧桐朝阳的意象,暗合《诗经·大雅》"凤凰鸣矣,于彼高冈"之境。

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及:"西汉人作诗,尚存比兴之体。如司马长卿此作,看似咏凤,实为寄怀,所谓'意翻空而易奇'者也。"

全诗二十八言,却见三重境界:

  • 首句以"非无凰"破题,暗藏求偶之意;
  • 次句"不可量"三字,道尽求而不得的怅惘;
  • 末二句忽作凌云之笔,弱水濯羽、梧桐高翔,恰如《文心雕龙》所言"夸饰有度,变通会适"。

清代诗评家方东树《昭昧詹言》点出其音乐性:"长卿善以琴理入诗,'鸣高翔'三字,似闻清商之音绕梁。"此说正应了《琴歌》本为相如弹奏《凤求凰》曲时所咏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