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读曲歌五首

2025年07月05日

窗中独自起,帘外独自行。愁见蜘蛛织,寻思直到明。
碓上米不舂,窗中丝罢络。看渠驾去车,定是无四角。
不见心相许,徒云脚漫勤。摘荷空摘叶,是底采莲人。
窗外山魈立,知渠脚不多。三更机底下,摸著是谁梭。
郎去摘黄瓜,郎来收赤枣。郎耕种麻地,今作西舍道。

张祜

译文

窗中独自起,帘外独自行。
在窗内独自起身,在帘外独自徘徊。
愁见蜘蛛织,寻思直到明。
忧愁地看着蜘蛛结网,思绪万千直到天明。
碓上米不舂,窗中丝罢络。
石臼里的米无人舂捣,窗前的丝线也已停止缠绕。
看渠驾去车,定是无四角。
看他驾车离去,想必那车没有四角(意指不稳固)。
不见心相许,徒云脚漫勤。
不见真心相许,空说脚步殷勤。
摘荷空摘叶,是底采莲人。
采荷却只摘叶子,这算什么采莲人?
窗外山魈立,知渠脚不多。
窗外山魈站立,知道它的脚不多(意指行动不便)。
三更机底下,摸著是谁梭。
深夜在织机下,摸到的是谁的梭子?
郎去摘黄瓜,郎来收赤枣。
情郎去摘黄瓜,情郎来收赤枣。
郎耕种麻地,今作西舍道。
情郎耕种的麻田,如今成了西舍的小路。

词语注释

山魈(xiāo):传说中的山中精怪,形似猴子,脚短。
碓(duì):舂米的工具,石臼。
舂(chōng):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
络(luò):缠绕丝线。
渠(qú):方言,指“他”。
是底(dǐ):方言,意为“这是什么”。

创作背景

关于《读曲歌五首》的创作背景

南朝乐府中的《读曲歌》,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相传为宋少帝时民间所作。这组诗以婉转的笔触勾勒出南朝市井生活的细碎片段,字句间流淌着吴地特有的水乡情韵。

历史语境

据《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载:"读曲歌者,元嘉十七年袁后崩,百官不敢作声歌,或因酒宴止窃声读曲细吟而已。"此说虽未必确凿,却为这组民歌蒙上了南朝宫廷的朦胧面纱。诗中"蜘蛛织丝""机底梭声"等意象,恰与当时建康城"夜夜闻织杼"的盛况暗合。

艺术特质

五首诗皆以白描见长,如第三首"摘荷空摘叶"之句,分明是化用《西湖曲》"采莲南塘秋"的意境,却将吴侬软语般的嗔怨藏于荷塘涟漪之中。末首"郎耕种麻地"四句,更似一幅动态的《齐民要术》插图,将南朝农耕与情爱巧妙地织入同一匹越罗。

民俗镜像

"窗中独自起"的蜘蛛,"三更机底下"的梭子,俱是南朝手工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而"山魈立窗"的描写,则透露出六朝志怪小说对民间歌谣的渗透,与《搜神记》中"越地深山有山魈"的记载遥相呼应。

这组诗犹如一面菱花铜镜,映照出南朝乐府从宫廷走向市井的轨迹,那些机杼声里的相思、农事中的情话,终成吴声歌曲中最动人的韵脚。

赏析

《相和歌辞·读曲歌五首》以江南民歌的清新质地,织就一幅幅浸透相思的工笔画卷。五首小诗如五枚温润的雨花石,在简朴的意象中折射出南朝乐府特有的婉转情致。

"蜘蛛织网"的孤独守望
首章以"窗中独起""帘外独行"的复沓句式,构建双重空间中的寂寥镜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指出,此处蜘蛛意象的运用"将无形愁思具象化为经纬交错的网",而"寻思直到明"则以时间的绵延强化思念的强度,与《古诗十九首》"忧愁不能寐"异曲同工。夜观蛛织的细节,恰似李清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千年先声。

"无角车"的隐喻智慧
次章通过"米不舂""丝罢络"的劳作停滞,暗喻情思缠绕导致的日常失序。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特别激赏"无四角车"的想象,认为"以车轮缺角的荒诞意象,暗示情郎行踪不定如同无轨之车",这种民间诗歌特有的诙谐比喻,既冲淡了愁绪又深化了期盼。

"采莲人"的象征体系
第三章化用南朝民歌常见的采莲母题。"摘荷空摘叶"被王运熙《乐府诗述论》解为"求而不得的恋爱隐喻","是底采莲人"的嗔问,与《西洲曲》"低头弄莲子"形成互文,展现江南水乡女子特有的含蓄怨慕。

"山魈夜立"的魔幻笔法
第四章突然转入志怪般的场景。傅璇琮《唐代文学研究》认为"山魈意象既是对夜半独处恐惧的外化,亦暗含对情郎‘脚不多’(不常来)的埋怨"。后两句"三更机杼"的描写,钱志熙《魏晋南北朝诗歌史》指出源自"女子夜织候郎的古老民俗",而"谁梭"的双关设问,巧妙呼应了《子夜歌》"理丝入残机"的传统。

农耕意象的情感编码
末章以"黄瓜-赤枣-麻地"的农作物序列,构建出时间流转的蒙太奇。葛晓音《八代诗史》分析道:"四种作物暗喻四季轮回,而‘西舍道’的最终指向,将农耕文明的空间记忆转化为爱情等待的地理符号"。这种"赋农事以情事"的手法,正是南朝吴声歌曲的典型特征。

这组诗作犹如五扇雕花绮窗,每扇都透射着不同的情感光谱。从蜘蛛到山魈,从纺车到农具,寻常物象在情思的浸染下皆获得诗性升华。正如叶嘉莹所言:"南朝民间诗人最擅以‘小题材做大文章’,在尺幅之内营造烟波无限的情感江湖。"这些沾露带雾的诗句,历经千年依然散发着湿润的芬芳。

点评

名家评《读曲歌五首》

其一 "窗中独自起"

沈德潜《古诗源》评:"'蜘蛛织'意象纤巧,将无形愁思化为有形之网,'直到明'三字尤见辗转反侧之苦,南朝乐府中罕见如此精微的心理刻画。"

王夫之《姜斋诗话》谓:"'独起''独行'复沓如织机声,与后文'蜘蛛织'暗合,此乃天籁之章法,非人力可强为。"

其二 "碓上米不舂"

陆时雍《诗镜总论》叹:"以'无四角'喻车轮,奇绝!寻常农事器物,经此幻笔点染,顿生荒诞之趣。盖南朝民间智慧与文人玄思交融之典范。"

其三 "不见心相许"

钟惺《古诗归》评点:"'空摘叶'三字如菱镜照影,既见采莲之虚,复照情事之妄。六朝情歌多直露,此首独得含蓄之妙,似谶似谚。"

其四 "窗外山魈立"

李调元《雨村诗话》称:"魈立窗棂、梭潜机底,双重视觉诡谲如蒙太奇。'摸著是谁梭'一问,令闺怨题材顿生志怪色彩,此真乐府神品也!"

其五 "郎去摘黄瓜"

贺裳《载酒园诗话》赞:"四时农事压缩成情事变迁,'西舍道'三字写尽物是人非。黄赤青(黄瓜、赤枣、麻地)三色交织,竟成情爱兴衰之图谱,比兴手法至此极矣。"

[清]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总评:"《读曲》五首,每于琐屑处见大悲欢。其体物之精,如工笔描摹;其传情之切,似快剪裁云。要之皆从舌尖弹出,非案头琢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