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春日行

2025年07月05日

春日融融池上暖,竹牙出土兰心短。草堂晨起酒半醒,
家童报我园花满。头上皮冠未曾整,直入花间不寻径。
树树殷勤尽绕行,举枝未遍春日暝。不用积金著青天,
不用服药求神仙。但愿园里花长好,一生饮酒花前老。

张籍

译文

春日融融池上暖
春天阳光和煦,池塘边暖意融融
竹牙出土兰心短
竹笋初露嫩芽,兰草新叶尚短
草堂晨起酒半醒
清晨从草堂醒来,宿醉还未全消
家童报我园花满
家中小童来报,园中鲜花已盛开
头上皮冠未曾整
头上皮帽都未及整理
直入花间不寻径
径直踏入花丛不找小路
树树殷勤尽绕行
一树一树殷勤绕看
举枝未遍春日暝
还未看尽花枝天已黄昏
不用积金著青天
不需堆积财富上达青天
不用服药求神仙
不必服食丹药追求成仙
但愿园里花长好
只愿园中鲜花永开不败
一生饮酒花前老
一生对花饮酒终老其间

词语注释

竹牙:zhú yá,指竹笋的嫩芽
兰心:lán xīn,兰草的嫩叶
皮冠:pí guān,古代一种皮质便帽
暝:míng,黄昏时分
著青天:zhuó qīng tiān,达到青天(比喻积累巨额财富)

创作背景

春日的暖阳轻抚着盛唐的曲江池畔,王建执笔写下《春日行》时,长安城正浸润在开元天宝年间的富庶与诗意中。这位出身寒微却官至陕州司马的诗人,以乐府旧题勾勒出一幅士大夫的春日行吟图——竹笋初萌的脆响与兰蕊含羞的幽香,恰是盛唐文人追求自然之趣的生动注脚。

史载唐代官员休沐日常携酒赏花,诗中"草堂晨起酒半醒"的疏狂,暗合《开元天宝遗事》所载"长安春时,盛于游赏"的风尚。那顶不及整理的头冠,肆意踏入花径的步履,将魏晋名士的洒脱遗风与盛唐文人的现世享乐完美交融。树影婆娑间迂回的身影,恰似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描绘的"穷玄妙于意表"的唐人审美意趣。

结尾"不用积金""不求神仙"的宣言,实为对当时道教炼丹风潮的巧妙反讽。韦应物《长安道》曾叹"丹灶火初红",而王建却以"饮酒花前老"的朴素愿望,在长生久视的集体迷思中开辟出属于文人的精神桃源。这种"花长好""酒长醉"的生命观照,正是盛唐子民在胡姬酒肆与终南捷径之外,找到的第三种存在方式。

赏析

春日的暖意在这首诗里被酿成了流动的琥珀。诗人以"融融池上暖"开篇,五个字便让阳光有了蜂蜜般的质感,而"竹牙出土兰心短"的意象组合尤为精妙——新笋破土是纵向的生命勃发,兰蕊初绽是横向的舒展,空间维度在动词"出"与形容词"短"中完成交响。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推崇的"镜中之象,水中之月"的玲珑意境,于此可见一斑。

酒意半醒的晨晓时分,家童急报"园花满"的细节充满戏剧张力。诗人"皮冠未整"直入花间的狂态,令人想起陶渊明《饮酒》中"欲辨已忘言"的真趣。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此段:"不寻径三字最得唐人真率,较王维'行到水穷处'更添三分赤子心。"花木绕行的拟人笔法,使自然成为主动的陪伴者,"举枝未遍春日暝"的遗憾,恰似李白"相看两不厌"的深情变奏。

后四句的议论如金石掷地。"不用积金著青天"的决绝,暗合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而"服药求神仙"的否定,则与白居易"服气崔常侍"形成有趣对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特别指出:"此处双重否定实为对盛唐求仙风气的温柔反讽,将生命价值锚定在当下花间。"末句"一生饮酒花前老"的宣言,在台湾学者蒋寅《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中被解构为:"花与酒的意象完成闭环,既是道家'物我合一'的实践,又是对儒家'及时'观念的诗性诠释。"

全诗如一幅没骨花卉图,色彩在"竹牙""兰心""花满"间渐次晕染。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称其"实现了宫廷诗的精致与民歌的率真之完美融合",而诗中"春日暝"的时光流逝感,又在欢愉底色上增添几许希腊诗人萨福式的甜蜜忧伤。这种"乐而不淫"的情感节制,正是《诗经》"温柔敦厚"诗教的唐音回响。

点评

春风词笔写闲情,张籍此作尽得天然之趣。明人胡应麟《诗薮》评曰:"乐天(白居易)之俦,而气韵尤近自然。'竹牙出土兰心短'七字,写尽春物初萌之态,非深于观察者不能道。"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独赏其旷达:"'不用积金''不用服药'二语,脱尽尘滓。较之渊明《饮酒》诗,别有一种市井风流。"近代学者闻一多则于《唐诗杂论》中析其结构:"前半叙事如工笔设色,'头上皮冠未曾整'句忽转写意,至末四句则泼墨挥洒,章法参差有致。"

东坡有言"诗以奇趣为宗",此作正得其三昧。"直入花间不寻径"七字,活画醉翁狂态,金圣叹批《唐才子诗》时曾击节称妙:"非真醉人不能有此真率,非真诗人不能有此天趣。"而末句"一生饮酒花前老",王渔洋《带经堂诗话》比之"摩诘《少年行》结句,一豪放一恬淡,各极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