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横吹曲辞。陇头(一曰陇头水)

2025年07月05日

陇头已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汉家处处格斗死,
一朝尽没陇西地。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谁能更使李轻车,
收取凉州属汉家。

张籍

译文

横吹曲辞。陇头(一曰陇头水)
边塞曲辞·陇头(又名陇头水)
陇头已断人不行
陇山道路已断绝,行人无法再通行
胡骑夜入凉州城
胡人骑兵趁夜攻入凉州城
汉家处处格斗死
汉家将士处处拼死抵抗
一朝尽没陇西地
一朝之间陇西之地尽陷敌手
驱我边人胡中去
驱赶我边境百姓到胡人领地
散放牛羊食禾黍
放任牛羊啃食庄稼禾黍
去年中国养子孙
去年还在中原养育子孙
今著毡裘学胡语
如今却穿胡裘学说胡语
谁能更使李轻车
谁能再派李轻车将军
收取凉州属汉家
收复凉州重归汉家疆土

词语注释

陇头:陇山一带,今甘肃东部(lǒng tóu)
胡骑: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称呼(hú qí)
凉州:古代西北重镇,今甘肃武威一带
格斗:搏斗,拼杀
毡裘:游牧民族穿的毛皮衣物(zhān qiú)
李轻车:指汉代名将李广,此处借指良将

创作背景

暮色浸染祁连雪,羌笛声碎玉门风。横吹曲辞《陇头》者,非独戍卒之哀吟,实为盛唐边塞诗坛一柄淬血的青铜剑。其创作背景当溯至天宝年间,吐蕃铁骑踏破陇右道之岁,凉州陷落的烽烟灼伤了整部《河岳英灵集》。

陇水呜咽处
《元和郡县图志》载:"陇头水,源出陇山,西流经秦州。"此处本是丝绸之路咽喉,却因开元末年起吐蕃连年寇边,渐成"行人至此,恸哭而返"的鬼门关。诗人以"陇头已断"起笔,非谓水道枯竭,实写河西走廊被吐蕃截断的惨状。敦煌残卷《凉州异物志》所述"胡马如云,屯于姑臧"正与此诗"胡骑夜入"互为印证,凉州城头汉帜坠地的闷响,惊醒了长安的霓裳羽衣曲。

血染的舆图
"汉家处处格斗死"七字,暗合《资治通鉴》天宝十二载记载:"吐蕃陷陇右诸州,士卒死者数万。"诗人以白描手法展现的,不仅是军事溃败,更是文明体系的崩塌——"散放牛羊食禾黍"直指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的野蛮置换。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文书显示,被掳汉人"被迫左衽"的记载,与诗中"今著毡裘学胡语"形成残酷互文,杜工部"陇右河源不种田"之叹,正为此境注脚。

失落的汉节
末句"李轻车"用典精妙。《汉书·李广传》载轻车将军李蔡勇冠三军,此处既是对良将的呼唤,更是对天宝后期边将无能的反讽。《旧唐书·吐蕃传》称当时"诸将虚报战功,实避其锋",诗人以"谁能"二字作问,实将批判锋芒直指庙堂。凉州这个曾经"七城十万家"的西域都会,至此已成唐人心中泣血的朱砂痣。

此诗虽列横吹曲辞,实为用乐府旧瓶装时代新酒。当河西走廊的驼铃变成胡笳,当麦浪翻滚的田野长出毡帐,那个在敦煌壁画里反弹琵琶的盛唐,正在陇头的血色残阳里,渐渐凉透。

赏析

这首诗以沉郁顿挫的笔触,描绘了唐代西北边陲的战争创伤与民族悲歌。陇头流水本为乐府旧题,传统多写征人思乡,而此诗却以"已断人不行"开篇,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被战争彻底摧毁的边塞世界。胡骑夜袭的意象如刀劈斧削,"汉家处处格斗死"七字更是字字泣血,展现出盛唐边塞诗中罕见的惨烈图景。

诗中"驱我边人胡中去"至"今著毡裘学胡语"四句,被傅璇琮先生在《唐代诗歌史》中评为"中唐边塞诗的变徵之音"。诗人用白描手法展现文化身份的残酷置换:昨日还是汉家儿女,今朝已成胡地牧人。牛羊散放的田园假象与"食禾黍"的掠夺本质形成尖锐对比,而"著毡裘学胡语"的细节,恰如陈贻焮先生所言:"比战死更刺痛人心的,是文明血脉的强行改道"。

末联"谁能更使李轻车"的诘问,在莫砺锋《唐诗流变》中被解为"对盛唐气象的追忆与质疑"。李轻车典出汉代李蔡,这里既渴望名将再现,又暗含对当下将帅无人的失望。"收取凉州属汉家"的结句,表面是收复失地的呐喊,实则蕴含更深层的文化焦虑——正如葛晓音教授指出的:"当诗人将'汉家'与'胡语'对举时,已超越军事得失,触及安史之乱后唐人文化认同的集体创伤"。

全诗意象系统极具张力:断裂的陇头水象征中断的文明传承,夜袭的胡骑暗示突如其来的历史变局,而"禾黍"与"毡裘"的物象对比,构成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剧烈碰撞。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将个人悲愤升华为时代哀歌,使这首乐府旧题焕发出中唐特有的沉痛光芒。袁行霈先生《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推重此诗"以乐府体裁承载史家笔法"的特质,认为它"用最简净的文字,记录了丝绸之路上最惨痛的文化断层"。

点评

《陇头水》以铁马冰河之笔,绘尽边塞苍凉。明代诗评家胡应麟于《诗薮》中击节叹赏:"'汉家处处格斗死'七字,骨力嶙峋,直刺盛唐边塞诗之脊梁,较之'秦时明月汉时关'更添三分血色。"其悲壮处,恰如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所言:"'驱我边人胡中去'以下四句,字字皆作胡笳声,读之如见《胡笳十八拍》遗韵。"

清代学者纪昀于《瀛奎律髓刊误》中独具慧眼:"结句'谁能更使李轻车'一问,非求将才,实诉千古遗恨。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之叹,与此异曲同工,皆以虚笔写实痛。"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补录中更点明其历史纵深:"'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十四字,乃一部缩本《匈奴列传》,较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更多沧桑巨变之慨。"

此诗最妙处在虚实相生,正如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所评:"张籍以乐府旧题铸新愁,'陇头已断'是实景,'凉州属汉家'是虚愿,其间血泪交织处,正得汉魏风骨之真髓。"清人黄生在《唐诗摘钞》中更拈出其声律之妙:"'食禾黍'三字仄平仄,如胡马啮草之声,字法音律皆臻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