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行创作背景探微
历史脉络中的虎啸
张籍此篇《猛虎行》,实为中唐乐府旧题新作。考其源流,"猛虎行"本属汉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古辞已佚,然魏晋以来曹丕、陆机等人皆有拟作。张籍以新乐府精神浇灌古题,使其在贞元、元和年间焕发批判锋芒。
中唐社会的镜像
诗中"白日绕林"的猛虎意象,暗喻当时藩镇割据之祸。德宗朝四镇之乱后,河北诸镇"雌雄上山不相逐",俨然独立王国。所谓"取黄犊"者,正是藩镇苛敛百姓之写照。五陵年少暗指朝廷将领,面对跋扈藩镇竟"不敢射",反衬中央权威之衰落。
张籍的讽喻笔法
此诗作年虽难确考,然观其"长向村家"之句,与张籍《野老歌》中"苗疏税多不得食"的民生关怀一脉相承。韩愈称其"举代少其伦"的乐府创作,正是以比兴手法,将藩镇比作"当道食人"的猛虎,而"麋鹿无声"则象征噤若寒蝉的黎民。
诗史互证
《旧唐书·李绛传》载:"节度使多不繇王命,其来久矣。"可与此诗"年年养子在深谷"相发明。张籍以精炼七言重构乐府传统,使古题获得新的历史维度,在"空看行迹"的结句中,留下无尽的讽喻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