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短歌行

2025年07月05日

青天荡荡高且虚,上有白日无根株。流光暂出还入地,
催我少年不须臾。与君相逢不寂寞,衰老不复如今乐。
玉卮盛酒置君前,再拜愿君千万年。

张籍

译文

青天荡荡高且虚
苍天浩渺高远而空阔
上有白日无根株
空中悬挂的太阳没有根基
流光暂出还入地
阳光短暂照耀又沉入地下
催我少年不须臾
催促着我的青春转瞬即逝
与君相逢不寂寞
与你相遇便不再孤单
衰老不复如今乐
衰老后再难有今日的欢乐
玉卮盛酒置君前
玉杯盛满美酒敬献于你
再拜愿君千万年
深深拜愿祝你长寿万年

词语注释

玉卮(zhī):古代盛酒的玉制器皿
荡荡:形容广阔无边的样子
根株:植物的根和茎,这里比喻根基

创作背景

诗词相和歌辞《短歌行》创作背景

建安风骨浸透的铜雀台上,酒渍未干的竹简还散发着墨香。张籍这首《短歌行》诞生于中唐文人集体追慕建安的时代语境中,如同从汉乐府旧题中抽出的新枝。当贞元十六年的月光漫过太常寺的宫墙,这位新任太祝官正以乐府旧瓶,酿制着属于唐代文人的生命忧思。

时空交织的创作母题

诗中"青天荡荡"的意象可追溯至曹操"对酒当歌"的邺下风流,而"流光暂出还入地"的太阳神话,则暗合《楚辞·东君》"杳冥冥兮以东行"的古老吟唱。张籍巧妙地将汉乐府《日出入》"日出入安穷"的诘问,转化为"催我少年不须臾"的唐人时间焦虑,这种时空叠印的笔法,正是中唐文人重构乐府传统的典型例证。

宴饮场景的双重隐喻

"玉卮盛酒"的细节透露着创作场景的蛛丝马迹。元和年间的长安宴席间,新乐府诗人常以酒器为诗媒,元稹《说剑》中"酒阑举太白"的记载与此诗形成互文。但不同于建安文人纯粹的公宴书写,张籍在觥筹交错间埋藏着更深的忧虑——"衰老不复如今乐"的喟叹,实则是元和士人对永贞革新失败后政治青春的集体悼亡。

乐府新变的艺术表征

该诗在形式上保留着相和歌"艳—曲—乱"的结构遗韵:"青天荡荡"起兴为艳辞,"与君相逢"转入正曲,"再拜愿君"的祝颂恰似乱辞收束。但突破在于将汉乐府质朴的比兴,升华为"白日无根株"的哲学意象,这种"以理入诗"的倾向,正是韩孟诗派"尚奇尚理"主张在乐府创作中的具体实践。

酒痕深处的墨迹告诉我们,这看似简单的祝酒辞,实则是中唐文人用新乐府之笔,在汉魏风骨的绢帛上勾勒出的时代侧影。

赏析

《相和歌辞·短歌行》以洗练的意象群构建起宏大的时空观照,开篇"青天荡荡高且虚"便以道家"虚"的哲学概念奠定基调。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特别推许此句:"太白'青天'句得《庄子》逍遥之髓,虚空中见永恒"。诗人将白日拟作"无根株"的浮萍,与汉乐府"日出东南隅"的实写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传统太阳意象的解构,展现出独特的生命意识。

"流光暂出还入地"句暗含《周易》"反复其道"的循环观,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七字道尽阴阳消息,较之'逝者如斯'更多层天地轮回的哲思"。这种时空压缩手法催生出强烈的急迫感,"催我少年不须臾"的"催"字,被近代学者闻一多誉为"盛唐时间诗学的点睛之笔,较之'朝如青丝暮成雪'更具捶击心灵的力度"。

转折处"与君相逢不寂寞"体现唐人特有的交际美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代文学史》指出:"这种超越年龄的知己之乐,实为对建安风骨'对酒当歌'传统的升华"。末两句的玉卮意象尤为耐人寻味,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唐诗与酒》中分析:"青铜酒器在汉魏多喻功业,此处却转化为生命礼赞,'再拜'动作保存着周礼投壶的仪式感,使刹那欢愉获得永恒价值"。

全诗在时空维度上形成精妙对位:纵向以"青天-白日-流光"构建宇宙轴线,横向以"少年-衰老-千万年"铺展生命曲线。台湾学者柯庆明在《中国文学的美感》中总结:"这种十字架式的意象结构,使短短八句同时具备《天问》的宇宙意识和《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悲悯,代表盛唐诗歌哲学深度的巅峰。"

点评

诗词赏析:

张籍此作以"青天""白日"起兴,构筑宏阔时空意象。明人胡应麟《诗薮》评其"气象浑成而意绪峭急,乐府遗响中自见唐人骨力",尤其"流光暂出还入地"句,被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赞为"惊心动魄之语,直追《古诗十九首》'人生寄一世'之慨"。

诗中"玉卮盛酒"的细节,令王夫之《唐诗评选》感叹:"深情在俯仰间,似淡实浓"。末句"再拜愿君千万年",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点出其"以永恒祝祷反衬流光之促,愈见沉痛",恰如钟嵘《诗品》所言"文已尽而意有余"。

艺术特色:

  • 时空对照:青天之永恒与流光之短暂形成强烈张力
  • 情感递进:由自然景象转入人生感慨,终至深情祝祷
  • 乐府遗韵:延续汉魏风骨而自出机杼,陆时雍谓之"古调新声,哀而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