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贾客乐

2025年07月05日

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欲发移船近江口,
船头祭神各浇酒。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秋江初月猩猩语,
孤帆夜发满湘渚。水工持楫防暗滩,直过山边及前侣。
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
弃业长为贩卖翁。

张籍

译文

金陵向西贾客多
金陵城西往来的商客众多
船中生长乐风波
在船中长大,早已习惯风浪的颠簸
欲发移船近江口
将要启程时,把船移到江口附近
船头祭神各浇酒
在船头祭神,各自洒酒祈福
停杯共说远行期
放下酒杯,一起谈论远行的日期
入蜀经蛮远别离
入蜀地经过蛮荒,远别家乡
金多众中为上客
钱财多的人在众人中成为上宾
夜夜算缗眠独迟
夜夜计算钱财,独自迟迟不能入睡
秋江初月猩猩语
秋江上初升的月亮下,猩猩啼叫
孤帆夜发满湘渚
孤帆在夜色中出发,驶过湘江的沙洲
水工持楫防暗滩
船工手持船桨,防备暗藏的险滩
直过山边及前侣
径直驶过山边,追赶前面的同伴
年年逐利西复东
年复一年为追逐利益东奔西走
姓名不在县籍中
名字早已不在家乡的户籍册上
农夫税多长辛苦
农民税赋繁重,长久辛苦
弃业长为贩卖翁
放弃农耕,长期成为贩卖货物的商贾

词语注释

贾客(jiǎ kè):商人,行商。
缗(mín):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此处指钱财。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沙洲。
楫(jí):船桨。

创作背景

关于《贾客乐》创作背景的探析

历史语境中的商贾百态

唐时金陵(今南京)作为长江下游重要商埠,"向西贾客多"正是盛唐商品经济繁荣的写照。诗人张籍以白描笔法,勾勒出"船中生长乐风波"的水上商帮群像。据《唐国史补》载:"舟船之盛,尽于江西",商船结队而行,形成"水工持楫防暗滩"的航运盛况。

商贾生活的双重镜像

诗中"金多众中为上客"折射出唐代"重商轻农"的社会风气,《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商贾"不属州县,自于津渡营生"。这与"农夫税多长辛苦"形成尖锐对比,杜佑《通典》称天宝年间"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农民不堪重负而"弃业长为贩卖翁"。

水上信仰与商旅文化

"船头祭神各浇酒"的细节,印证了唐代船祭风俗。《荆楚岁时记》载:"贾客舟人,以酒酹江神",商船出发前必祭水神。刘禹锡《洞庭秋月行》亦有"贾客无家水中宿"之句,可见"孤帆夜发满湘渚"实为当时常态。

诗人的社会观察

张籍作为新乐府运动健将,此诗延续了"即事名篇"的传统。诗中"姓名不在县籍中"暗合《唐律疏议》"浮浪者不编户"的记载,白居易《盐商妇》亦云"南北东西不失家",共同构成中唐商贾题材的诗歌谱系。

赏析

《相和歌辞·贾客乐》以白描手法勾勒唐代商贾的漂泊人生,透过江上风物与市井百态的对照,展现了一幅流动的社会风俗画。诗中"船中生长乐风波"一句,被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评为"以反语写尽商贾的生存哲学——看似洒脱实则无奈",风波之乐实为生计所迫的苦涩。

"金多众中为上客"与"夜夜算缗眠独迟"形成鲜明对比,王运熙在《乐府诗述论》中指出:"铜钱碰撞声取代了田园牧歌,算计的灯火灼穿了商贾的眼睑,这是中唐商品经济冲击下最生动的精神肖像。"诗人用"算缗"这个细节,将逐利者的焦虑具象化,账本上的墨迹比湘江的月光更令人无眠。

诗中时空转换极具张力。从"秋江初月猩猩语"的凄清,到"孤帆夜发满湘渚"的孤绝,马茂元在《唐诗选》中评点:"猩啼月冷与商船夜发构成超时空蒙太奇,商路的凶险与自然的幽邃共同挤压着人的存在空间。"水工防暗滩的谨慎,恰是商人命运的隐喻——财富与危机永远同舟共济。

结尾"姓名不在县籍中"堪称诗眼。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解析道:"这七个字重若千钧,道出商业阶层的尴尬:他们用脚丈量大地,却找不到精神的原乡。与纳税农夫相比,商贾是社会的游魂,这种身份焦虑预示着重农抑商传统下的现代性阵痛。"诗人最终以"贩卖翁"与"长辛苦"的农夫对举,完成对时代经济结构的隐性批判。

全诗如一组移动镜头,商船、祭神、算账、夜航等意象在江水般的节奏中流转。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总结:"这不是乐府旧题的简单拟作,而是用新酒神精神解构了'行乐'主题——当商业文明撬开传统社会的缝隙时,所有的欢乐都带着铁锈味的铜腥。"

点评

名家点评

张籍的《贾客乐》以白描手法勾勒商贾生涯,其笔触如"秋江初月"般清冷透彻。明代诗评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赞曰:"文昌此作,写贾客之态如在目前,'船头祭神各浇酒'七字,便是一幅风俗画。"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评点云:"'夜夜算缗眠独迟'句最得神理,商贾逐利之态,农夫弃耕之悲,俱在此七字对照中。张司业善以市井语入诗,而意韵自远。"

近人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赏析末四句:"'姓名不在县籍中'与'农夫税多'对举,不着议论而讽喻自见。此等地方,正是张籍高于元白处——以形象代说教,如湘江暗滩,水工持楫之状,皆成隐喻。"

日本学者川合康三《终南山的变容》指出:"该诗呈现的中唐商业图景具有人类学价值。'猩猩语'的运用尤妙,既实写猿啼,又暗喻商人如猩猩取酒般追逐利益,双重意象的叠加令人想起李贺的修辞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