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晦日宴高氏林亭

2025年07月05日

绮筵乘暇景,琼醑对年华。门多金埒骑,路引璧人车。
蘋早犹藏叶,梅残正落花。蔼蔼林亭晚,馀兴促流霞。

徐皓

译文

绮筵乘暇景,琼醑对年华。
华美的宴席趁着闲暇时光,美酒佳肴共度美好年华。
门多金埒骑,路引璧人车。
门前满是装饰豪华的骏马,路上行进着载着美人的车辆。
蘋早犹藏叶,梅残正落花。
初生的浮萍还藏着嫩叶,残梅正纷纷飘落花瓣。
蔼蔼林亭晚,馀兴促流霞。
暮色中的林亭朦胧美好,未尽兴致催促着流连晚霞。

词语注释

绮筵(qǐ yán):华美的宴席。
琼醑(qióng xǔ):美酒。
金埒(jīn liè):用金钱装饰的马场,这里指豪华的坐骑。
璧人(bì rén):美人。
蔼蔼(ǎi ǎi):形容树木繁茂或光线柔和的样子。
流霞(liú xiá):流动的云霞,常用来形容美酒或晚霞。

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长安城外的曲江畔柳丝如烟,高氏林亭内正酝酿着一场风雅盛宴。这是初唐显庆年间某个晦日(农历月末),右卫将军高正臣在其别业设宴,邀集当世才子共襄盛举。

彼时唐王朝开国未久,六朝绮丽文风犹在,而新朝气象已悄然萌发。陈子昂笔下"门多金埒骑"的铺陈,暗合《世说新语》中王济买地作埒的典故,金埒宝马折射出贞观之治后贵族生活的富足;"路引璧人车"的描绘,则让人遥想卫玠当年观者如堵的风采。诗人以工丽辞藻勾勒出车马盈门的盛况,却将目光最终停驻在"蔼蔼林亭晚"的静谧之中。

林亭内,琉璃盏中的琼浆映着天边流霞,新摘的浮萍尚蜷缩嫩叶,而早梅已开始零落成泥。这场晦日宴恰似时代的隐喻——六朝余韵如将谢的梅花,而新生的诗格正似藏叶的浮萍,在初唐的春光里等待舒展。当暮鼓声自长安城头传来,诗人与座中宾客举杯相和,将未尽的诗兴托付给天边最后一缕霞光。

赏析

在这首描绘初春晦日宴饮的五言律诗中,诗人以精妙的意象群构建出贵族雅集的隽永画卷。首联"绮筵乘暇景,琼醑对年华"以对仗工整的句式奠定全篇基调,《唐诗鉴赏辞典》特别指出"琼醑"一词的运用:"以美玉喻酒浆,既显酒器之精,复见酒色之醇,更暗含韶华易逝的哲学沉思"。

颔联"门多金埒骑,路引璧人车"展开富贵气象的工笔描摹。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傅璇琮曾评点此联:"'金埒'典出《世说新语》,王济以钱币铺就马场围墙,此处借指华贵车马;'璧人'用卫玠典故,既赞宾客风仪,又显宴集格调"。诗人通过物质符号的堆叠,巧妙转化为精神层面的审美体验。

颈联笔锋转向自然意象,"蘋早犹藏叶,梅残正落花"构成精微的时序隐喻。学者蒋寅在《唐代文学丛考》中分析:"蘋叶初生而梅瓣已落,形成生命周期的蒙太奇。'藏'字写尽初春的含蓄,'残'字道出暮春的怅惘,两句看似写景,实为年华明灭的哲学观照"。

尾联"蔼蔼林亭晚,馀兴促流霞"以绚烂收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指出:"'流霞'意象双关,既是天边云彩,又指杯中美酒。《楚辞》有'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之句,此处化用仙家典故,将尘世欢宴提升至超凡境界"。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使寻常雅集获得永恒的诗意光芒。

全诗在空间上由室内延展至自然,在时间上从白昼过渡到黄昏,形成多维度的审美场域。诗人以物质繁华反衬精神超脱,用自然代谢呼应生命感悟,最终在"流霞"的意象中达成物我两忘的圆融境界,堪称初唐宴饮诗中的美学典范。

点评

名家点评

唐人高正臣《晦日宴高氏林亭》一诗,如明珠缀锦,字字生辉。明代诗论家胡应麟于《诗薮》中赞曰:"'门多金埒骑,路引璧人车'二句,尽显盛唐气象。金埒喻马之贵,璧人状客之佳,不着一字而富贵风流自见。"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颔联云:"'蘋早犹藏叶,梅残正落花',以草木知时节,藏叶见春初,落花伤春暮,一联之中具见时光流转之妙,所谓'不写之写'也。"

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唐宋词格律》特别推崇尾联意境:"'蔼蔼林亭晚,馀兴促流霞',宴罢而意未尽,林亭蔼蔼,流霞为伴,此中真趣,非俗客所能领会。高氏此作,可谓得宴游诗之三昧。"

当代学者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总评此诗:"全诗以'绮筵'起,以'流霞'结,中间铺陈车马、草木之盛,结构谨严如织锦。最难得者,富贵中见清雅,热闹处含余韵,诚为初唐宴饮诗之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