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少年行

2025年07月05日

醉骑白马走空衢,恶少皆称电不如。
五凤街头闲勒辔,半垂衫袖揖金吾。

肩吾

译文

醉骑白马走空衢
酒醉后骑着白马在空旷的街道上驰骋
恶少皆称电不如
连那些轻狂的少年都称赞说快如闪电也比不上
五凤街头闲勒辔
在五凤街上悠闲地勒住马缰
半垂衫袖揖金吾
衣袖半垂向执金吾行礼

词语注释

空衢(kōng qú):空旷的街道
恶少(è shào):轻狂的少年
五凤街(wǔ fèng jiē):唐代长安街道名
勒辔(lè pèi):拉住马缰绳
金吾(jīn wú):执金吾,古代掌管京城治安的官员

创作背景

暮色渐染长安城,朱雀大街的灯火次第亮起,少年打马而过,衣袂翻飞如展翅的鹞鹰。盛唐的气象在蹄声嘚嘚中荡漾开来,这是《少年行》诞生的土壤——一个尚武任侠、意气风发的黄金时代。

史载开元天宝年间,都城少年"击毬赌胜,走马争春"成风。诗人王建以白描之笔,在《羽林行》中早写过"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的狷狂。而此篇杂曲歌辞中的白马少年,恰是这般市井侠气的艺术凝练:他醉眼睥睨过五凤街的雕甍,连最跋扈的恶少都噤声叹服"迅如闪电"的骑术,半垂的广袖向执金吾随意一揖,便将盛唐少年郎的傲骨与不羁,永远定格在乐府诗的竹简上。

考《唐会要》卷三十四载,玄宗时"选乐工数百人自教法曲于梨园,谓之皇帝梨园弟子"。这些杂曲歌辞往往先由教坊谱曲,再经文人填词。诗中"勒辔金吾"的细节,正透露出创作时的真实底色——彼时左右金吾卫掌京城昼夜巡警,少年敢在宵禁前纵马揖卫兵,恰是盛唐社会宽容度的诗意折射。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马球俑,那些扬鞭策马的陶俑与诗中的白马少年竟遥相呼应。历史的风烟里,永远回荡着少年打马过天街的蹄声,和诗人笔下那缕永不低垂的衣香。

赏析

少年鲜衣怒马的形象在四句诗中跃然纸上。首句"醉骑白马走空衢"以动态画面开篇,酒意与骏马形成奇妙张力,白马在空旷街巷驰骋的意象,被《唐诗鉴赏辞典》评为"将盛唐少年豪气凝练为最具代表性的视觉符号"。这种醉非颓废之醉,而是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式的生命酣畅。

"电不如"的夸张比喻被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特别指出:"以自然伟力比少年英姿,是唐人独有气魄"。恶少们的叹服侧面烘托出主人公超凡风采,这种群体衬托个体的写法,源自汉乐府《陌上桑》传统而更显飞扬。

五凤街头的驻足特写极富戏剧性。"闲勒辔"三字被袁行霈解为"豪纵中的从容,恰是贵族少年骨子里的优雅"(《中国诗歌艺术研究》)。马缰轻提之间,半垂的衣袖与执礼的姿势构成矛盾统一体,葛晓音教授认为这个"揖金吾"的细节"将叛逆与教养、不羁与礼数熔铸成盛唐特有的精神气质"(《唐诗流变论》)。

诗中"白马-电光-金吾"的意象链,暗合闻一多所说的"唐代青春美学三原色"——白色的纯洁、电光的锐气与金吾的权威碰撞。末句垂袖作揖的剪影,恰如施蛰存所言:"是整部唐诗中最动人的少年姿态,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听见锦缎划过空气的窸窣"(《唐诗百话》)。

点评

此篇《少年行》以恣意飞扬的笔触勾勒出盛唐游侠儿的飒爽英姿,恰如明代诗评家胡应麟在《诗薮》中所赞:"唐人少年行诸作,大抵意气纵横,不矜细节,正得侠少三昧。"

"醉骑白马走空衢"一句,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醉'字'空'字相映成趣,白马如电,少年肝胆皆见。"那鞍上斜倾的醉态与御风而驰的白马,恰似李白《侠客行》中"银鞍照白马"的流光再现。

"恶少皆称电不如"之句,近代学者闻一多曾于《唐诗杂论》中叹道:"以市井俚语入诗而气韵反高,此等笔墨非胸有侠气者不能为。"将少年桀骜比拟闪电,较之曹植《白马篇》"狡捷过猴猿"更添三分狂放。

后联"五凤街头闲勒辔"深得王夫之《姜斋诗话》推崇:"勒马繁华之市而意态闲适,较之'系马高楼垂柳边'尤见从容。"至若"半垂衫袖揖金吾",清代黄生《唐诗摘钞》妙评:"半垂衣袖见倨傲之态,揖金吾显戏谑之情,二十八字写尽少年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