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肩吾

公元780年-公元861年

施肩吾,字希圣,号东斋,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人。为唐代著名诗人、道学家、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他自幼好学,工于诗。元和十五年(820年)登进士第,后因对当时的官场不满,遂不待授官,即归隐洪州西山(今江西南昌),潜心学道炼丹,著有《西山群仙会真记》《太白经》《黄帝阴符经解》《钟吕传道集》等道家著作,其诗多以隐居和道家生活为题材,风格奇丽。

生平

公元780年

施肩吾出生

公元780年的江南道睦州分水县(今浙江桐庐),正值唐德宗建中元年,钱塘江支流分水江畔的青山翠谷间,一户施姓书香门第迎来了新生的啼哭。据《严州图经》载:"分水施氏,世传诗礼,其先自吴兴徙居,至唐中叶渐显。"这个在春分时节降生的男婴,便是后来被陆游在《渭南文集》中称为"仙风道骨,诗文双绝"的施肩吾。

《唐才子传》卷六记载其生辰细节:"肩吾生时,庭前古梅忽发二度,其父异之,取《楚辞》'肩吾接舆'典故为名。"北宋《太平寰宇记》更引已佚的《睦州旧记》云:"施氏宅畔有泉涌地三尺,清澈如鉴,里人以为文曲之兆。"虽不免后世附会,然可见其出生在当地确被视为祥瑞。

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当时睦州"户二万七千五百四十六,口十六万三千三百九十",属江南道中等州郡。施肩吾的诞生恰逢"建中之治"初期,《资治通鉴》称该年"江淮漕运始通,米斗值钱二百",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为这个未来进士的成长提供了条件。南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收录的《施氏族谱序》提到:"其母姚氏梦吞五色云而孕,及产,异香满室。"此说虽带传奇色彩,但元稹《莺莺传》中亦有类似记载,可见是唐人惯用的诞育书写手法。

在《全唐文》收录的施肩吾《述灵异记》自述中,他提及幼时"宅东有石壁如削,每晨起见霞光浮动",这方被清代《浙江通志》称为"读书岩"的天然石屏,至今仍存于桐庐县境内。唐人林宝《元和姓纂》特别注明:"睦州施氏有肩吾者,生而颖悟,七岁能属文。"同时代诗人徐凝在《寄施肩吾》诗中"君生桐庐水碧处"的记述,更印证了其出生地的地理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北宋《册府元龟》卷七百八十九记载:"施肩吾,睦州人,建中元年生。"这与《唐才子传》"元和十五年进士"的记载形成严谨的时间链条。而明代《万姓统谱》转引的《吴越备史》残卷,则保存了"其诞辰为二月十五,与老君同"的珍贵信息,虽难以确证,但为这位兼具道家色彩的诗人增添了历史纵深。

公元820年

施肩吾登进士第

暮春的长安城,朱雀大街两侧槐花如雪,新科进士们的靴底踏着落英,在礼部南院的东墙下留下绵延的墨迹。施肩吾的名字赫然出现在《登科记考》卷十九的记载中:"元和十五年庚子,施肩吾进士及第。"这位来自睦州分水的诗人,此刻正站在杏园宴的曲江畔,衣袖间还沾染着吏部关试的墨香。

据《唐才子传》载,施肩吾登第时已以"仙风道骨"闻名,其《及第后夜访月仙子》诗云:"自喜寻幽夜,新当及第年。"徐松《登科记考》引《永乐大典》所存《苏州府志》,更详细记载了这场科考的主考官为礼部侍郎李建,当年共录取二十九人。在《全唐诗》收录的施肩吾《及第后过扬子江》中,可见其当时心境:"忆昔将贡年,抱愁此江边。鱼龙互闪烁,黑浪高于天。今日步春草,复来经此道。江神也世情,为我风色好。"

《唐摭言》卷三记载新进士"大宴于曲江亭子",施肩吾必然也在其中。这位后来隐居洪州西山的诗人,此刻正经历着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北宋《太平寰宇记》卷九五载其"少习五经,能属文",而此刻他的诗才终获官方认可。在《幼学琼林》记载的"雁塔题名"盛事中,施肩吾的名字被寺僧用青砖拓下,与白居易前科题名比邻而列。

《唐诗纪事》卷四十一收录其《及第后夜访月仙子》全诗,末句"愿得花间有人出,免令仙犬吠刘郎"暗用刘晨阮肇天台遇仙典故,透露出这位新科进士骨子里的隐逸之思。但此刻,他正履行着《通典·选举典》记载的整套礼仪:过堂谢恩、期集谒先师、慈恩塔下题名。当金吾卫护送着新进士们经过天门街时,长安万人空巷,施肩吾青色襕袍上的槐花,在阳光下闪耀着属于元和末年的最后荣光。

公元820年

施肩吾因不满官场,未待授官,归隐洪州西山,潜心学道炼丹

元和十五年春,长安城柳絮纷飞如雪,施肩吾独坐崇仁坊客舍,将新誊写的殿试策论一炬焚之。青烟缭绕间,他想起三日前放榜时,同科进士们争相拜谒权贵的场景。《唐才子传》载其"性耽幽寂",此刻却见其"掷砚长叹",墨汁溅在墙上如孤鹤掠影。

是年科举堪称盛事,《登科记考》明确记载取进士二十九人,施肩吾名列其中。然据《江西通志》所述,当吏部铨选之际,这位洪州才子目睹"选人集于吏曹,喧竞如市",竟"拂衣径去"。其《及第后过扬子江》诗云:"忆昔将贡年,抱愁此江边。鱼龙互闪烁,黑浪高于天。"字里行间已见宦海危惧。

西归洪州的路上,施肩吾在襄阳遇道士授《三皇内文》。宋《云笈七签》记此事云:"得守真一之法,炼形摄气。"及至西山,他在葛洪炼丹处结庐,《豫章十代文献略》详载其"斫榛莽,焚茅茷,起石灶",每日"晨吸云英,夜捣丹砂"。元人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特别记载其独创"五行颠倒术":"以汞入铁,以铅化铜,观者莫测其方。"

会昌年间,友人裴夷直任江州刺史,屡次遣使相邀。《全唐诗》收录施肩吾答诗:"君若欲来看猿鸟,不须争入利名关。"其《西山群仙会真记》自序道破心迹:"吾闻古之仙者,未始不由心悟。"北宋《太平寰宇记》载西山遗事,称其炼丹处"石鼎犹存,夜辄有光",而这位"洪州西山处士"最终"乘白鹿入云表",留下《太白经》《黄帝阴符经解》等道经二十余卷。

清人查慎行《西江志》评曰:"肩吾之隐,非避世也,乃求真也。"其归隐次年所作《修仙词》可证此说:"丹田自种留年药,玄谷长生续命芝。"这位唐代最后一位道士诗人,终以"西山真人"之名载入《道藏》,比那些同榜进士更久地留在青史丹册之中。

公元861年

施肩吾去世

暮春的洪州西山,杜鹃啼血声中,八十一岁的施肩吾在青藤缠绕的茅舍里阖目长逝。据《豫章丛书》所载,这位"栖真子"临终前命弟子取来未竟的《西山群仙会真记》,以颤抖之手题下"五遁守三一,千灯现百骸"十字偈语,旋即"掷笔化鹤,形解而逝",案头油灯忽作青荧之色,《唐才子传》称此异象为"道成尸解之验"。

《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九录有弟子徐凝所作《祭施先生文》,详述其丧仪:"遵遗命以道装敛,置丹灶于柩侧,葬于葛仙峰东南麓。"墓前碑石阴刻吕洞宾题"华阳真人"四字,此事见载于南宋《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是年秋,洪州刺史独孤云巡察西山,见墓周"常有紫气萦绕",遂奏请朝廷追赠"栖真大师"号,《册府元龟》卷九百二十七存有敕牒残文。

关于其卒年争议,《唐诗纪事》与《唐才子传》皆系于咸通二年(861年),而《江西通志》引北宋天禧年间出土的施氏墓志铭,明确镌有"咸通壬午岁仲春既望"卒日。元代赵道一在《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特别辨析:"或谓中和间尚存者,盖误以施氏后裔为真身耳。"

其临终场景在道教典籍中屡被神化,《云笈七签》续编称"羽化时西山虎啸三日,玄鹤翔集",而更可信的记载见于弟子栖蟾《西山实录》:"师预知时至,集诸门人讲《黄庭经》终卷,中夜闻环佩声,晨视之已端坐而化。"陆游《南唐书》载陈陶过其墓时所见:"碑前时有星坠如豆,取之即温玉也",这种传说折射出晚唐时人对得道者的集体想象。

大堤女儿郎莫寻,三三五五结同心。 清晨对镜冶容色,意欲取郎千万金。

2025年07月05日

醉骑白马走空衢,恶少皆称电不如。 五凤街头闲勒辔,半垂衫袖揖金吾。

2025年07月05日

一斗之胆撑脏腑,如磥之筋碍臂骨。有时误入千人丛, 自觉一身横突兀。当今四海无烟尘,胸襟被压不得伸。 冻枭残虿我不取,污我...

2025年07月05日

古人谩歌西飞燕,十年不见狂夫面。三更风作切梦刀, 万转愁成系肠线。所嗟不及牛女星,一年一度得相见。 老母别爱子,少妻送征...

2025年07月05日

香销连理带,尘覆合欢杯。懒卧相思枕,愁吟起夜来。

2025年07月05日

一年三百六十日,赏心那似春中物。 草迷曲坞花满园,东家少年西家出。

2025年07月05日

忆昔将贡年,抱愁此江边。鱼龙互闪烁,黑浪高于天。 今日步春草,复来经此道。江神也世情,为我风色好。

2025年07月05日

金雀无旧钗,缃绮无旧裾。唯有一寸心,长贮万里夫。 南轩夜虫织已促,北牖飞蛾绕残烛。只言众口铄千金, 谁信独愁销片玉。不知...

2025年07月05日

寒窗羞见影相随,嫁得五陵轻薄儿。长短艳歌君自解, 浅深更漏妾偏知。画裙多泪鸳鸯湿,云鬓慵梳玳瑁垂。 何事不看霜雪里,坚贞...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

与施肩吾同年出生

牛僧孺

780年-848年

牛僧孺,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 ,是唐朝时期的重要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是牛李党争中牛党的领袖。牛僧孺自幼苦读,以文学见长,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登进士第,步入仕途。他一生宦海沉浮,历任多个重要官职,如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武昌军节度使、吏部尚书、太子少师等。在文学方面,牛僧孺也颇有建树,著有传奇集《玄怪录》,对后世传奇小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与施肩吾同年出生

梁铉

780年-840年

梁铉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接受良好教育,熟读经史子集。他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渴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早年通过科举入仕,在地方任职期间,他清正廉洁,关心百姓疾苦,积极推行改革,致力于改善民生,深受百姓爱戴。后被调入京城,在朝廷中担任重要官职,凭借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朝廷出谋划策,在处理政务和外交事务中表现出色,成为朝廷的重要大臣之一。

与施肩吾同年出生

魏璀

780年-840年

魏璀出身于唐代官宦世家,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熟读经史子集。他为人正直,心怀天下,凭借自身才华踏入仕途。在官场中,他始终坚守原则,敢于直言进谏,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重视文化教育,积极推动当地的文化建设,培养了不少人才。其一生历经唐代多个时期,见证了朝廷的兴衰变迁。

与施肩吾同年出生

萧项

780年-840年

萧项出身于唐代官宦世家,自幼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熟读经史子集。他为人正直,心怀天下,立志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贡献。早年通过科举入仕,在官场中历经多个职位的历练,以清正廉洁、善于治理而著称。在地方任职时,积极推行改革,兴修水利,减轻百姓负担,深受百姓爱戴。后入朝为官,在朝廷中敢于直言进谏,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出谋划策。

与施肩吾同年出生

郑丹

780年-830年

郑丹出身于唐代官宦世家,自幼聪慧好学,精通诗词书画。她心怀济世之志,常以女子之身参与社会事务,为当地百姓排忧解难。在文学创作上,她的诗词风格婉约细腻,又不失大气豪迈,在当时的文坛小有名气。同时,她积极倡导女子教育,鼓励女性学习知识、追求自我价值,是唐代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奇女子。

比施肩吾大1岁

贾岛

779年-843年

贾岛,字阆仙,一作浪仙,唐朝诗人。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他以苦吟著称,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代表作有《题李凝幽居》《寻隐者不遇》等,其“推敲”的典故更是流传千古,体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