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杂曲歌辞·《起夜来》创作背景
暮色低垂的长安城,更漏声碎,烛影摇红。这首《起夜来》诞生于中唐时期的深闺夜半,词牌名本为乐府旧题,相传为南朝梁柳恽首创,以"起夜来"三字写尽女子夜半惊起、孤枕难眠的怅惘。唐代诗人沿袭其调,却以更纤密的笔触,将金闺怨思织入香销尘覆的物象之中。
连理带散,合欢尘封
诗中"连理带""合欢杯"皆唐代婚俗信物。连理带绣并蒂花纹,象征夫妻恩爱;合欢杯乃新婚夜夫妇共饮的酒杯,典出《仪礼》。然"香销""尘覆"二词,道尽欢情消歇的凄凉。考《唐会要》卷八十三载,中唐后战乱频仍,男子多征戍边关,闺中器物久无人用,"尘积镜昏""带缓罗衣"成为诗人惯用意象。
相思枕冷,夜吟愁绝
"懒卧"二字暗合白居易《长恨歌》"云鬓半偏新睡觉"之境,而"愁吟起夜来"更直溯古乐府《起夜来》本意。《乐府解题》云:"起夜来,其辞意犹念畴昔思君之来也。"唐代闺怨诗常以夜半动作写情,如李端《闺情》"披衣更向门前望",皆因夜色最易催生孤寂。据《唐书·音乐志》记载,此类杂曲歌辞多由教坊女子传唱,弦音咽切处,尽是征人妇的夜啼。
残烛明灭中,金泥帐里的叹息渐次化作平仄。这首诗的妙处,正在以五个字的器物之名——连理、合欢——反衬百年身的伶俜,让尘封的合欢杯,成了盛满夜露的时光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