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五年冬,邺城铜雀台落成之日,曹操命诸子登台作赋,更选歌舞伎人习乐其中。这座"高十丈,有屋百间"的琼楼玉宇,在落日熔金时分总飘荡着清商乐声,却不知朱漆廊柱间暗结着多少红颜泪。
史载曹操遗令:"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每月朝十五,辄向帐前作伎。"《铜雀妓》诗题正源于此。诗人以乐府旧题重构历史场景,将镜头推向铜雀台西陵松柏下的某个黄昏——当落日余晖为歌妓的云鬓镀上金边时,那咽在朱唇间的歌声、滞于广袖间的舞姿,皆化作对生命囚笼的无言控诉。
"西陵日欲暮"五字尤见匠心。曹操《遗令》明言"葬于邺之西冈",暮色中的西陵既是实指墓地,亦暗喻美人迟暮。清人沈德潜评此诗"不言哀而哀至",恰道出弦外之音:当歌妓望着君王长眠之地唱断柔肠时,铜雀高台已悄然坍圮成时代的祭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