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无愁果有愁曲

2025年07月05日

东有青龙西白虎,中含福皇包世度。玉壶渭水笑清潭,
凿天不到牵牛处。骐驎踏云天马狞,牛山撼碎珊瑚声。
秋娥点滴不成泪,十二玉楼无故钉。推烟唾月抛千里,
十番红桐一行死。白杨别屋鬼迷人,空留暗记如蚕纸。
日暮向风牵短丝,血凝血散今谁是。

商隐

译文

东有青龙西白虎
东方有青龙,西方踞白虎
中含福皇包世度
中央福皇包容世间万物
玉壶渭水笑清潭
玉壶盛渭水,笑对清澈潭
凿天不到牵牛处
凿天之力难至牵牛星
骐驎踏云天马狞
麒麟踏云,天马狰狞
牛山撼碎珊瑚声
牛山震动,珊瑚碎裂有声
秋娥点滴不成泪
秋娥欲泣,点滴不成泪
十二玉楼无故钉
十二玉楼无故钉痕深
推烟唾月抛千里
推散烟雾,唾弃明月,抛却千里
十番红桐一行死
十度红桐,一行枯死
白杨别屋鬼迷人
白杨旁的孤屋,鬼魅惑人
空留暗记如蚕纸
只留下模糊印记,如蚕食过的纸
日暮向风牵短丝
日暮时分,风中飘着短丝
血凝血散今谁是
血凝又散,如今谁还记得

词语注释

骐驎(qí lín):麒麟,传说中的祥瑞之兽
秋娥:秋天的仙女,此处或指嫦娥
十二玉楼:传说中仙人所居的楼阁
红桐:红色梧桐,象征高洁
蚕纸:蚕蛾产卵的纸,此处比喻模糊的印记

创作背景

无愁果有愁曲创作背景

历史脉络中的哀歌

此曲出自唐代诗人李贺《杂曲歌辞》,创作于中唐时期。当是时,唐王朝经历安史之乱后,盛世帷幕已然垂落。宪宗虽号称"元和中兴",实则藩镇割据如附骨之疽。李贺以"无愁天子"北齐后主高纬的典故为镜,表面咏史,实则针砭时弊。

诗谶般的政治隐喻

诗中"玉壶渭水""凿天不到"等意象,暗指帝王沉溺虚幻祥瑞。史载高纬作《无愁曲》自弹自唱,而李贺反其意命名为"有愁曲"——"牛山撼碎珊瑚声"正是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尖锐讽刺。天宝年间,玄宗亦曾命人自终南山采珊瑚树装点宫苑,此中历史轮回之叹呼之欲出。

李贺的魔幻笔法

"十二玉楼无故钉"化用道教仙居意象,却以"钉"字破其圆满。这种将神话意象暴力解构的手法,与当时宦官擅权、甘露之变等黑暗现实形成互文。诗中"血凝血散"的结局,恰似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的悲凉余韵。

纸蚕暗记的象征

末句"空留暗记如蚕纸"堪称诗眼。蚕纸本为记录蚕事的载体,在此隐喻被蛀空的王朝档案。李贺目睹德宗朝推行"两税法"后民生凋敝,遂以鬼魅笔法书写:"白杨别屋鬼迷人"实乃流民图景的艺术投射,与杜甫"朱门酒肉臭"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

赏析

这首《杂曲歌辞·无愁果有愁曲》以诡丽奇崛的意象群构建出一个充满矛盾张力的情感世界。清代学者王琦在《李长吉歌诗汇解》中评点此诗"句句有愁,却以无愁为名",揭示出题眼的反讽意味——表面欢愉的"无愁"表象下,暗涌着刻骨铭心的悲怆。

开篇"青龙白虎"的星象布局,营造出恢弘的宇宙框架。但"凿天不到牵牛处"陡然转折,正如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所指出的:"李贺善以天文意象写人间憾恨",此处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的典故,暗示着永恒的距离之痛。随后"骐驎踏云"与"牛山撼碎"形成剧烈碰撞,叶葱奇在《李贺诗集》中注解此为"仙凡对立的视觉狂欢",神兽的逍遥反衬出尘世的支离破碎。

诗中泪意象的变形处理尤具匠心。"秋娥点滴不成泪"被朱自清在《诗言志辨》中激赏为"愁极反无泪的绝妙注脚",而"十二玉楼无故钉"的突兀意象,陈允吉在《李贺诗中的宗教意识》里解读为"用道教仙阙的禁锢象征精神桎梏"。这种物象的扭曲变形,恰如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所言:"李贺通过破坏常态的视觉逻辑,构建起愁绪的形而上学"。

后半阕转入更为阴郁的死亡叙事。"十番红桐一行死"的强烈色彩对照,王琦认为是"以艳笔写哀思"的典型手法。而"白杨别屋鬼迷人"的幽冥场景,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中分析道:"将悼亡主题置于超现实语境,使哀伤获得永恒的质感"。末句"血凝血散"的生理性描写,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称之为"用血肉解构生命存在的残酷诗学"。

全诗犹如一部蒙太奇式的愁绪交响乐,每个意象都是多棱的情感晶体。正如宇文所安在《晚唐》中的论断:"李贺将道教想象、天文玄思与现世悲恸熔铸成全新的诗歌语言,使愁绪获得了宇宙级的重量。"这种愁,不再是简单的情绪宣泄,而是对存在本质的哲学叩问。

点评

李贺《无愁果有愁曲》以奇谲意象构筑虚幻悲凉之境,钱钟书《谈艺录》评其"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谓其"熔铸神话典故如己出"。诗中"凿天不到牵牛处"一句,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解为"以不可能之空间错位,喻愁绪之无端无涯"。

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特别指出"十二玉楼无故钉"之妙:"玉楼本仙家物,而缀以'铁钉'此等物象碰撞,正见长吉'以金铁喻柔情'之独造"。末句"血凝血散今谁是",陈贻焮《论李贺的诗》谓之"将生命无常之感具象为血珠聚散,较之'人生如梦'更显惊心动魄"。

董乃斌《李贺诗的意象结构》分析全篇:"青龙白虎的方位神煞与秋娥玉楼的闺阁意象并置,骐驎天马的神骏与白杨鬼屋的阴森交替,形成'乐极生悲'的情感张力"。诗中"推烟唾月抛千里"的激烈动作,被周啸天《唐绝句史》誉为"以暴烈语写缠绵情,实开义山'春心莫共花争发'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