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

2025年07月05日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夐,
直似当时梦中听。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初疑喷涌含雷风,
又似呜咽流不通。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一弹既罢复一弹,
愿似流泉镇相续。

季兰

译文

妾家本住巫山云
我的家原本住在巫山的云雾间
巫山流水常自闻
常常能听到巫山潺潺的流水声
玉琴弹出转寥夐
用玉琴弹奏出的曲调悠远空灵
直似当时梦中听
简直就像当年在梦中听到的一样
三峡流泉几千里
三峡的流泉绵延几千里
一时流入深闺里
一时间仿佛流入了我的闺房
巨石奔崖指下生
手指下弹出巨石从悬崖滚落的声响
飞波走浪弦中起
琴弦上跃起奔腾的浪花
初疑喷涌含雷风
起初像是喷涌的泉水夹杂着雷声和风声
又似呜咽流不通
又像是呜咽着流动不畅
回湍曲濑势将尽
回旋的急流和曲折的浅滩仿佛要消逝
时复滴沥平沙中
时而又有水滴落在平缓的沙滩上
忆昔阮公为此曲
想起从前阮籍创作这首曲子
能使仲容听不足
能让仲容听得如痴如醉
一弹既罢复一弹
弹完一遍又弹一遍
愿似流泉镇相续
但愿像流泉一样永不停歇

词语注释

寥夐(liáo xiòng): 悠远空旷
湍(tuān): 急流的水
濑(lài): 浅滩
滴沥(dī lì): 水稀疏滴落的声音
阮公: 指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仲容: 阮咸的字,阮籍的侄子,精通音律

创作背景

三峡流泉歌创作背景

历史脉络中的琴曲流变

此诗以女子口吻道出巫山云雨与三峡流泉的千年对话,实为唐代诗人李季兰对古琴曲《三峡流泉》的文学重构。考《乐府诗集·琴曲歌辞》,此曲可溯至魏晋竹林名士阮籍(诗中"阮公"),其侄阮咸(仲容)以精通音律著称,二人"听不足"的典故,暗藏琴曲在名士清谈中口耳相传的雅事。

地理意象的艺术转化

"巫山云""巨石奔崖"等句,实化用《水经注》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的雄险。唐人常以乐府旧题写巴蜀风物,此诗将长江三峡的地理奇观转化为琴弦上的听觉奇境——"飞波走浪弦中起"的指法,恰似《溪山琴况》所述"滚拂"技法对水势的摹拟。

性别视角的独特表达

深闺女子"梦中听"的设定颇具深意。唐代女冠诗人群体常借乐府旧题抒怀,诗中"愿似流泉镇相续"的痴绝,既承续了《子夜吴歌》的民间情韵,又以琴人身份完成对男性音乐传统的柔性颠覆。元稹《琵琶歌》亦载"李娟张态君莫嫌",可见当时女性音乐家的艺术影响力。

音乐美学的诗意呈现

诗中"初疑喷涌""又似呜咽"的听觉变幻,暗合《琴操》"疾而不促,缓而不弛"的审美理想。以诗释乐的传统可追溯至嵇康《琴赋》,此诗末句"镇相续"三字,恰道出中国音乐"线型韵律"的精髓,较之白居易《琵琶行》的"大珠小珠落玉盘"另具山水画的绵长气韵。

赏析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以琴音为媒介,构筑了一幅流动的山水音画。诗人通过"巫山云""三峡流泉"等意象,将自然之景与音乐之境完美融合,形成"声景互化"的艺术效果。明代朱权《神奇秘谱》评此曲"状山水之幽奇,写泉流之宛转",恰点出琴曲中以声摹形的特质。

全诗情感脉络如泉流般跌宕起伏。"玉琴弹出转寥夐"至"飞波走浪弦中起"六句,以"巨石奔崖""飞波走浪"等动态意象,展现琴音中三峡的雄奇险峻。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称此段"音响与形象通感,使人如临夔门",琴弦震颤间似见江水奔涌之势。而"初疑喷涌含雷风"至"时复滴沥平沙中"四句,情感由激昂转为幽咽,"喷涌"与"呜咽"的对比,暗合《溪山琴况》所谓"疾如飞瀑,缓似幽涧"的琴道境界。

尾联引入阮籍、阮咸叔侄的典故,将个人体验升华为永恒的艺术追求。"愿似流泉镇相续"既是琴者技艺的传承之愿,亦暗含《乐府解题》所云"山水清音,代不绝响"的文化深意。当代学者叶嘉莹指出,此句"以泉流喻琴心,将空间性的自然景观转化为时间性的艺术永恒",揭示了诗歌超越时空的美学价值。

全诗最妙处在于"声景互化"的双重书写。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所析:"琴声化流水,流水亦成琴声,听觉与视觉在想象中完成通感转换。"这种艺术手法,使三峡的壮美与琴者的孤高互为映照,最终在"镇相续"的祈愿中达成物我合一的境界。

点评

名家点评

《三峡流泉歌》以水喻琴,以琴写心,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 **清代·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评:"'巨石奔崖'二句,状琴声如画,太白'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之先声也。写湍濑滴沥之变,尤得《水经注》笔意。"

  • **明代·胡应麟《诗薮》**云:"'初疑喷涌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骤听如江峡掀涛,细品实含哀婉。乐天《琵琶行》'幽咽泉流冰下难',盖脱胎于此。"

  • **近人钱钟书《谈艺录》**谓:"阮籍《酒狂》之遗响,嵇康《广陵散》之余韵。'愿似流泉镇相续'一语,道尽琴人合一之境,非止摹声,更摄神魂。"

  • 当代学者叶嘉莹论此诗:"巫山云雨与深闺流泉交感,虚实相生。琴者非弹技,乃以弦通天地,'寥夐'二字尤见唐诗空远之境。"

按:此诗题一作《琴歌》,李季兰(李冶)以女冠身份写闺情而超闺阁,"直似当时梦中听"七字,恍惚迷离,直追《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之缥缈(沈德潜《唐诗别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