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

2025年07月05日

十八羽林郎,戎衣事汉王。臂鹰金殿侧,挟弹玉舆旁。
驰道春风起,陪游出建章。
侍猎长杨下,承恩更射飞。尘生马影灭,箭落雁行稀。
薄暮归随仗,联翩入琐闱。
玉剑膝边横,金杯马上倾。朝游茂陵道,暮宿凤凰城。
豪吏多猜忌,无劳问姓名。

李嶷

译文

十八羽林郎,戎衣事汉王。
十八岁的羽林郎,身着戎装侍奉汉王。
臂鹰金殿侧,挟弹玉舆旁。
手臂架着猎鹰站在金殿旁,手持弹弓随行在玉辇侧。
驰道春风起,陪游出建章。
驰道上春风拂面,陪同出游离开建章宫。
侍猎长杨下,承恩更射飞。
在长杨宫下侍奉狩猎,蒙受恩宠射落飞禽。
尘生马影灭,箭落雁行稀。
尘土扬起马影消失,箭矢落下雁阵稀疏。
薄暮归随仗,联翩入琐闱。
傍晚随仪仗归来,接连进入宫门。
玉剑膝边横,金杯马上倾。
膝边横着玉饰宝剑,马上举起金杯痛饮。
朝游茂陵道,暮宿凤凰城。
清晨游玩在茂陵道,夜晚留宿于凤凰城。
豪吏多猜忌,无劳问姓名。
权贵官吏多有猜忌,不必费心询问姓名。

词语注释

羽林郎:汉代禁卫军官名,负责护卫皇帝。
戎衣:军装,战袍。
玉舆(yù yú):皇帝的车驾,装饰华美。
建章:汉代宫殿名,指建章宫。
长杨:汉代宫名,长杨宫,常为狩猎之地。
琐闱(suǒ wéi):宫门,指宫廷。
茂陵:汉武帝陵墓,此处指其附近道路。
凤凰城:指长安城,汉代都城。

创作背景

在盛唐的鎏金岁月里,王维以《少年行三首》为笔,勾勒出一幅羽林郎的华彩画卷。天宝年间,唐玄宗锐意武功,扩建羽林军为"龙武军",选拔长安豪侠少年充任禁卫。这些"十八羽林郎"身着戎装,臂架猎鹰,金殿挟弹,恰如诗中"臂鹰金殿侧,挟弹玉舆旁"的英姿,实则是玄宗朝尚武风气的真实写照。

春风驰道间,少年们追随帝王仪仗出入建章宫,长杨宫外的猎场上,"尘生马影灭,箭落雁行稀"的狩猎场景,暗合《新唐书》所载玄宗"岁幸华清宫,畋猎无度"的史实。而"联翩入琐闱"的夜归画面,更透露出禁军近侍的特殊身份——他们既是宫墙内的守卫者,也是权力中心的见证者。

当玉剑横膝、金杯倾酒的少年游侠穿梭于茂陵古道与凤凰城阙时,"豪吏多猜忌"的警句悄然浮现。开元晚期,玄宗设"五王帐"宠信藩将,引发朝臣猜忌。王维以"无劳问姓名"作结,既写尽羽林郎的恣意张扬,又暗喻禁军系统逐渐形成的特权阶层。这些诗句如一面三棱镜,折射出盛唐最后辉煌里,权力、武力与诗意的微妙交织。

赏析

《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以盛唐特有的豪迈气象为底色,用金戈铁马的意象群勾勒出羽林郎的英武形象。首章"臂鹰金殿侧,挟弹玉舆旁"二句,《唐诗鉴赏辞典》特别指出:"'金殿''玉舆'的华贵与'臂鹰''挟弹'的野性形成张力,展现宫廷侍卫特有的矜贵与不羁"。春风驰道间陪游建章的场景,将少年得志的轻狂化作具象的流动画面。

次章聚焦狩猎场景的动感美学,"尘生马影灭"五字被清代学者黄周星评为"唐人狩猎诗眼",在《唐诗快》中阐释为:"马蹄扬尘与身影消逝的同步,恰似水墨晕染的留白艺术"。而"箭落雁行稀"的疏密对照,恰印证了闻一多所言"盛唐诗歌的密度不在繁而在精"的审美特征。

末章转入侠客夜行的神秘意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特别关注"玉剑横膝"的造型感:"这个静态姿势包含着动态威胁,是唐代游侠诗的经典符号"。而"豪吏猜忌"的结语,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解读为:"表面写官吏疑惧,实则以反讽笔法烘托少年'不矜名节'的真风流"。

三首联章构成完整的叙事弧光:从白昼的意气风发(首章),到黄昏的满载而归(次章),最终抵达夜幕下的神秘不羁(末章)。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这种结构"暗合汉乐府《少年行》的日暮叙事传统,但赋予更精致的时空层次"。诗中金殿、尘影、玉剑等意象的材质对比,形成视觉与触觉的通感体验,完美诠释了严羽《沧浪诗话》"盛唐诸公诗如金鳷擘海,香象渡河"的美学境界。

点评

名家点评辑录:

明·高棅《唐诗品汇》评首章曰:
"十八羽林"五字便见少年英飒,金殿挟弹之态如画。唐人以二十字写尽五陵豪贵气象,此等笔力,直追汉魏乐府。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论次章:
"尘生马影灭"句最得射猎神理,非亲历边塞者不能道。子昂(郭震字)以边塞诗法入乐府,遂使游猎题材顿生金石声。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析三章妙处:
末章"玉剑金杯"四字立骨,茂陵道与凤凰城对举,昼夜豪游中暗藏"猜忌"二字,似褒实贬,曲笔写尽少年侠气与官场险恶。

宋·刘辰翁《唐诗选评》总评:
三首如连环画卷,一写侍从之贵,二状骑射之精,三描纵饮之狂。然"无劳问姓名"五字,忽然收煞,如听琵琶至急处划然一声,使绚烂归於苍凉。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独赏其章法:
三首皆用空间转换显时间流动,"金殿-建章""长杨-琐闱""茂陵-凤凰",在位移中完成少年形象塑造,此乐府秘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