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

公元1611年-公元1680年

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其著作《闲情偶寄》是中国古代戏剧理论的重要作品,另有《笠翁十种曲》等戏剧作品。

生平

公元1611年

李渔出生于浙江兰溪。

公元1635年

考中秀才。

公元1644年

明朝灭亡,李渔选择隐居不仕。

公元1647年

开始游历江南,结交文人雅士。

公元1651年

移居南京,经营书铺“芥子园”。

公元1657年

出版《笠翁传奇十种》,名声大噪。

公元1660年

创作《闲情偶寄》,系统阐述其戏剧理论。

公元1662年

因经济困难,迁居杭州。

公元1666年

再次迁居南京,继续文学创作。

公元1672年

出版《芥子园画谱》,影响深远。

公元1677年

因年老体衰,返回杭州定居。

公元1680年

李渔在杭州逝世,享年69岁。

诗作

暂无诗作

同时代人物

与李渔同年出生

杜濬

1611年-1687年

杜濬,字于皇,号茶村,湖北黄冈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明亡后隐居不仕,以诗文著称,与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交好。其诗文多抒发亡国之痛和隐居之志,风格沉郁苍凉。

与李渔同年出生

方以智

1611年-1671年

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明末清初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精通哲学、自然科学、医学、音韵学等,主张中西会通,著有《物理小识》《通雅》等。

与李渔同年出生

冒襄

1611年-1693年

冒襄,字辟疆,号巢民,江苏如皋人,明末清初文学家、书画家。与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并称“明末四公子”。明亡后隐居不仕,以诗文自娱,著有《影梅庵忆语》等。

比李渔小1岁

高珩

1612年-1697年

高珩,字葱佩,号念东,晚号紫霞道人,山东淄川人。明末清初官员、文学家。崇祯十六年进士,入清后官至刑部侍郎。工诗善文,著有《栖云阁诗文集》等。

比李渔小1岁

钱澄之

1612年-1693年

钱澄之,原名秉镫,字饮光,号田间,安徽桐城人。明末清初学者、诗人、文学家。早年参加复社,明亡后投身抗清活动,后隐居著述。其学问广博,尤精于《易》学,诗文亦有名于时。

比李渔小1岁

方文

1612年-1669年

方文,字尔止,号明农,安徽桐城人,明末清初诗人。明亡后不仕清朝,以遗民自居,与顾炎武、钱谦益等交往密切,诗作多表达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