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猛虎行》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的天宝年间,李白以如椽巨笔蘸满盛唐最后的血色,在安史之乱的烽烟中写下这首裂帛之音。其时"旌旗缤纷两河道"的乱象已席卷中原,诗人以"猛虎"起兴,实则是将胸中块垒化作虎啸龙吟——那"秦人半作燕地囚"的惨状,正是至德元年(756年)洛阳沦陷、叛军"胡马翻衔洛阳草"的真实写照。
诗中"一输一失关下兵"暗指封常清兵败汜水、高仙芝弃守陕州的军事溃败,而"朝降夕叛幽蓟城"则揭露了河北诸郡反复易帜的乱局。李白以"巨鳌未斩海水动"的惊涛意象,将这场动摇唐室根基的变乱,与楚汉相争的"翻覆无定止"的历史风云相勾连。当诗人写到"张良未遇韩信贫"时,溧阳酒楼的剑气箫心已与下邳桥上的黄石兵书隔空相应,这既是怀才不遇的千古同叹,更是对当下"有策不敢犯龙鳞"的尖锐反讽。
在"杨花漠漠愁杀人"的溧阳春日里,那位"心藏风云世莫知"的草圣张旭,恰似盛唐气象最后的化身。而"槌牛挝鼓会众宾"的豪宴背后,藏着诗人"窜身南国避胡尘"的仓皇。末句"钓东海"的旷达,终难掩"泪下不为雍门琴"的沉痛——这滴砸碎在洛阳牡丹上的泪,凝结着整个盛唐由盛转衰的集体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