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杂曲歌辞·古别离创作背景
历史脉络中的离歌
此诗当属唐代乐府新题《古别离》的拟作传统。南朝江淹首创《古别离》题后,唐人常以此题写生死契阔,沈佺期此作以双剑化龙典故为骨,将汉晋志怪传说熔铸为唐音悲怆。考《晋书·张华传》载,干将莫邪雌雄双剑化龙后"雌沉雄飞",恰与诗中"雌沉水底雄上天"形成互文,折射出安史之乱后文人对命运无常的集体焦虑。
天宝年间的精神镜像
诗中"古来万事皆由命"的喟叹,实为开元盛世幻灭后的时代注脚。据《旧唐书》载,沈佺期晚年历经神龙政变、开元改元,目睹姚崇宋璟罢相等政局动荡,这种"云交雨合知何年"的迷茫,与同时期张九龄"运命唯所遇"(《感遇》)之思形成精神共鸣。唐代诗话《本事诗》评其诗"含思宛转",于此篇可见一斑。
乐府传统的唐音转捩
在艺术表现上,此诗完成从汉乐府"悲莫悲兮生别离"的直抒,到唐诗意象化表达的升华。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将此类归入"杂曲歌辞",正是因其既保留"临岐涕涟"的民歌情韵,又以"江回汉转"的时空折叠技法,开创了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先声。敦煌残卷P.2555中可见类似作品,印证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乐府诗的审美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