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的夜,总是来得格外早。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的除夕,贬谪崖州的李德裕独坐驿馆,檐角残雪未消,更漏声在空寂的庭院里格外清晰。这位历经四朝的宰相,此刻望着案头将尽的红烛,恍惚间听见长安城守岁的钟鼓——那曾是他主持元夕大典时,亲手点燃的宫灯照亮的盛景。
竹窗外,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悄然东转。他忽然想起《鹖冠子》中"斗柄东指,天下皆春"的句子,指尖在冰冷的砚台上摩挲出温热。三年前牛李党争的尘埃里,他带着"八百孤寒齐下泪"的慨叹离开帝都,而今这岭外的春讯,竟比中原更早叩响了他的窗棂。寒暖交替的不仅是时令,更是命运翻覆间,那个在甘露之变中力挽狂澜的肱骨之臣,与此刻"独钓寒江"的谪宦之身。
铜壶滴漏将尽时,他瞥见镜中双鬓新添的霜色。原来岁月最残忍的算计,是让游子在年节交替的刹那,同时老去两岁。案上宣纸渐次晕开墨痕,如同他记忆中长安的元夜灯火,在南海潮湿的雾气里,洇成一首五言绝句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