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琴曲歌辞。王敬伯歌

2025年07月05日

妾本舟中客,闻君江上琴。君初感妾叹,妾亦感君心。
遂出合欢被,同为交颈禽。传杯惟畏浅,接膝犹嫌远。
侍婢奏箜篌,女郎歌宛转。宛转怨如何,中庭霜渐多。
霜多叶可惜,昨日非今夕。徒结万里欢,终成一宵客。
王敬伯,渌水青山从此隔。

李端

译文

妾本舟中客
我本是船上的过客
闻君江上琴
听见你在江上抚琴
君初感妾叹
你最初因我的叹息而动情
妾亦感君心
我也为你的真心所感动
遂出合欢被
于是我们共盖合欢被
同为交颈禽
像交颈的鸳鸯般亲密
传杯惟畏浅
互相劝酒只嫌杯太浅
接膝犹嫌远
膝盖相贴仍觉不够近
侍婢奏箜篌
侍女弹奏着箜篌
女郎歌宛转
姑娘唱着婉转的歌
宛转怨如何
歌声婉转,哀怨又怎样
中庭霜渐多
庭院里的霜渐渐浓重
霜多叶可惜
霜重时树叶凋零令人惋惜
昨日非今夕
昨日的欢愉已不同于今夜
徒结万里欢
白白结下万里之缘
终成一宵客
最终却只是一夜之欢
王敬伯,渌水青山从此隔
王敬伯啊,从此你我隔着清澈的江水和青翠的山峦

词语注释

合欢被:绣有合欢图案的被子,象征夫妻恩爱
交颈禽:指鸳鸯等鸟类,比喻恩爱夫妻
箜篌(kōng hóu):古代一种弦乐器
宛转:形容歌声婉转动听
渌(lù)水:清澈的水

创作背景

王敬伯歌创作背景探微

历史脉络中的哀艳绝唱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七七四,归于"无名氏"之作,然考其渊源,实脱胎于唐代传奇《续玄怪录》中《王敬伯》篇。唐时文人好以小说载诗,此作正是传奇与诗歌交融的典范,折射出中唐时期"诗笔小说"的创作风尚。

本事溯源:一段人神恋的凄美注脚

据李复言《续玄怪录》载:

王敬伯者,贞观初仕至大理寺丞。遇仙女妙音于舟中,一夕缠绵,临别赠以金缕玉盒。后敬伯访其处,唯见荒冢,方知所遇乃鬼仙也。

诗中"妾本舟中客"正对应传奇中仙女自述"妾乃吴王女,葬于江左",而"终成一宵客"则暗合"人神道殊"的悲剧内核。唐代文人常借此类题材抒写人生无常之慨,如《周秦行纪》《感异记》皆属同调。

艺术特质的双重投影

  1. 时空错置的抒情结构

    • "昨日非今夕"化用《诗经·小雅》"昔我往矣"句式
    • "霜多叶可惜"暗合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的悲秋传统
  2. 音乐性书写的三重奏

    • 琴(起兴)→箜篌(铺陈)→歌(升华)构成声律回环
    • "宛转"双关歌声与命运,较之白居易《琵琶行》"幽咽泉流"别具仙鬼飘渺之气

盛唐余韵里的生命哲思

"渌水青山从此隔"一句,实以空间永恒反衬欢情短暂,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碣石潇湘无限路"异曲同工。中唐文人经历安史之乱后,常借此类超现实叙事寄托对盛唐气象的追慕与幻灭感,恰如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叹。

赏析

这首《琴曲歌辞·王敬伯歌》以江上琴音为引,勾勒出一段转瞬即逝的露水情缘。全诗通过"舟客—琴音—合欢—霜叶"的意象链条,构建出从相遇到永诀的凄美叙事,被明代文学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评为"六朝乐府遗响,以清商之调写艳情之绝"。

意象的流动与悖反
诗歌开篇以"舟中客"与"江上琴"形成空间呼应,暗含《诗经·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典故。学者叶嘉莹指出:"'合欢被''交颈禽'的浓烈温暖,与后文'中庭霜'的凛冽形成尖锐对比,这种意象对冲正是南朝乐府'以乐景写哀'的典型手法"。侍婢箜篌与女郎歌声的繁华铺陈,实为"宛转怨如何"的悲音预埋,恰如清代沈德潜在《古诗源》中的批注:"繁华倏忽,如听《霓裳》终阕而砧杵忽鸣"。

情感的层递与突变
从"传杯畏浅"的缠绵到"接膝嫌远"的痴缠,再到"霜多叶可惜"的顿悟,情感线索呈现抛物线式的剧烈起伏。文学史家袁行霈特别强调:"'昨日非今夕'五字,浓缩了《淮南子》'桑林易知,今非昔比'的哲学意味,将艳情提升至存在主义的高度"。末句"渌水青山从此隔"以永诀式的空间阻隔作结,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及此类结句:"如裂帛一声,万籁俱寂"。

悲剧张力的构建
诗中"万里欢"与"一宵客"的强烈反差,深得南朝《子夜歌》"欢娱嫌夜短"的真髓。现代学者宇文所安在《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中分析:"诗人刻意模糊叙事时空,使这场邂逅既像江上偶遇,又似青楼艳事,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强化了'人生无常'的普遍性哀感"。而"王敬伯"名字的突然点出,在钱钟书看来是"乐府惯用的'突然收煞法',如《琵琶行》之'江州司马',使抒情突然具象化"。

点评

名家点评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通篇以弦外之音取胜,'宛转怨如何'一句作转捩,前写旖旎春光,后变萧瑟秋声。'霜多叶可惜'五字,道尽欢娱难永、盛筵必散之理,似从《古诗十九首》'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化出,而更添一层人生如寄的苍凉。"

陆时雍《诗镜总论》论:
"此诗妙在'闻琴—感心—合欢—怨别'的层递结构,如听一曲渐急渐促的琵琶行。'侍婢奏箜篌,女郎歌宛转'二句,看似闲笔,实则以乐景衬哀情,愈见'万里欢'终成'一宵客'之痛。结句'渌水青山从此隔',化用《楚辞》山水意象,将物理距离升华为永恒的精神隔绝。"

贺裳《载酒园诗话》析:
"'传杯畏浅,接膝嫌远'八字,写尽热恋中人心态,与后文'徒结万里欢'形成残酷对照。王敬伯此作,实乃南朝乐府遗响,然'昨日非今夕'之悟,已带初唐哲理意味,较之宫体诗徒言艳情者,自高一境。"

黄周星《唐诗快》叹:
"忽欢忽悲,如听《湘妃怨》琴曲。末句忽呼人名作结,破空而来,恍见江上青峰化作离人泪眼,直教读者亦与诗中人物同隔渌水青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