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和歌辞。度关山

2025年07月05日

雁塞日初晴,胡关雪复平。危竿缘广漠,古窦傍长城。
拔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李端

译文

雁塞日初晴
边塞的天空刚刚放晴
胡关雪复平
胡地的关隘积雪又已铺平
危竿缘广漠
高高的旗杆矗立在辽阔的荒漠
古窦傍长城
古老的烽火台依傍着长城
拔剑金星出
拔出宝剑,剑锋闪出金星般的光芒
弯弧玉羽鸣
拉开弯弓,箭羽发出清脆的鸣响
谁知系虏者
谁能想到那擒获敌寇的人
贾谊是书生
竟是书生贾谊这般文弱之人

词语注释

雁塞:边塞,北方边境地区
胡关:胡地的关隘,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口
危竿:高耸的旗杆
广漠:辽阔的荒漠
古窦:古老的烽火台
玉羽:箭羽的美称,指箭尾的羽毛

创作背景

诗词相和歌辞·度关山创作背景

暮色苍茫处,朔风卷起边塞的沙尘,唐帝国的疆域在安史之乱后犹自震颤。李端提笔写下《度关山》时,长安的月色或许正映照着残破的戍楼。诗中"雁塞日初晴,胡关雪复平"的壮阔景象,实则是中唐文人对盛唐边塞记忆的追摹——那贞观年间的金戈铁马,已化作代宗朝疲敝的烽燧。

考《旧唐书·地理志》,"危竿缘广漠"的关隘当指陇右道秦州一带,此处长城遗址在唐代仍是防御吐蕃的前线。而"拔剑金星出"的凌厉剑影,暗合《唐六典》记载的仪卫制度:五品以上官员佩剑饰以金星,暗示着诗人对朝廷重振武备的期许。最耐人寻味的是末句"贾谊是书生"的用典,《资治通鉴》载代宗永泰年间,正是文臣杜鸿渐等以书生之躯节度边关,这与西汉贾谊"可为长叹息"的境遇形成微妙互文。

玉羽鸣镝声里,我们听见的不只是箭矢破空之音,更是中唐士人在藩镇割据中的精神突围。那系虏书生的形象,恰似元载、杨炎等文士改革派的写照——他们以笔墨为剑,在雪平胡关的苍凉图景中,试图为帝国勾勒新的疆界。

赏析

远山与雄关的剪影里,藏着盛唐边塞诗最锋利的剑光。这首《度关山》以筋骨嶙峋的笔触,在八句四十字中凿刻出铁与血的立体浮雕。

意象的青铜质感在首联便铮然作响。"雁塞"与"胡关"对举,如两枚青铜镇纸压住边塞的苍茫地图。"日初晴"与"雪复平"的冷暖碰撞,恰似战士甲胄上未化的霜雪映着新磨的刀光。学者傅璇琮曾指出,这种"瞬间气象转换"的手法,正是盛唐边塞诗"以自然之变写人世之恒"的典型特征(《唐代诗人丛考》)。颔联中"危竿"如丈八蛇矛刺破广漠,"古窦"似残缺甲片嵌在长城,考古学家宿白在《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中特别推许此联:"以建筑残骸重构历史现场,比直接描写战争更见沧桑。"

情感的复合张力在颈联达到沸点。"拔剑金星出"五字写尽盛唐气象,《唐诗鉴赏辞典》评此句"将金属的物理反光转化为精神的闪电";而"弯弧玉羽鸣"则以声波描摹视觉,王兆鹏在《唐诗经典研读》中赞叹:"弓弦震颤的尾音里,藏着整个游牧文明的回声。"最耐人寻味的是尾联的突转,贾谊典故如一把反插的匕首,黄天骥在《诗词创作发凡》中解析:"当书生与系虏者的身份错位,所有刚健的意象都成了反讽的注脚。"

在青铜冷光的表层下,这首诗始终涌动着绢帛般的忧思。施蛰存《唐诗百话》点破其中三昧:"金星玉羽的华美辞藻,终究包裹不住对'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诘问。"这种刚柔互济的美学特质,恰如罗宗强在《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所言:"盛唐诗人总能在剑鞘上雕出缠枝纹,让血腥气里飘出葡萄香。"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
"雁塞日初晴,胡关雪复平"二句,以简淡之笔勾勒边塞气象,得"无我之境"三昧。日光与雪色相激,恍见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之妙,然更添一分初霁的澄澈。

钱钟书《谈艺录》论:
"危竿缘广漠,古窦傍长城"暗含时空张力。危竿(烽火台)如针脚缝补大漠,古窦(边城孔道)似伤口嵌进长城,非亲历者不能道此苍劲。

沈德潜《唐诗别裁》批语:
末联"贾谊是书生"五字力透纸背。前六句金戈铁马,忽以书生收束,如霹雳后现孤星。李益善用反差,较之王昌龄"悔教夫婿觅封侯",更见历史纵深。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析:
"弯弧玉羽鸣"中"玉羽"二字极精微。箭翎本杀器,偏以玉喻之,化暴戾为清华,正是盛唐边塞诗"哀而不伤"的美学特质。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解:
此诗结体如古剑——首联开刃寒光凛冽,颔联颈联舞动生风,尾联却以剑穗(贾谊典)轻拂,将豪壮收束于一声历史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