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相和歌辞·襄阳曲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的襄阳城,堤岸蜿蜒如带,芳草萋萋漫过古道,杨柳垂金轻拂水波。这座楚地重镇,自春秋时代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至唐代更因孟浩然"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的诗句而平添文采风流。诗人李端以乐府旧题谱写新声,将南朝宫体的绮丽与盛唐边塞的苍劲,熔铸成这幅带着脂粉香气的月夜图景。
历史的长河在此处打了个旋——东汉王逸曾在此注《楚辞》,三国诸葛亮在此耕读待时。而诗中"贾生"二字,似用西汉贾谊十八岁显才的典故,暗喻着才士不遇的永恒怅惘。那临夜理妆的少女,雀钗在烛火中流转着翠羽的光华,罗帐内浮动的香粉与中庭如霜的月色,构成欲望与清冷的两极。这般精妙的意象经营,实则延续了鲍照《代白纻曲》"朱唇动,素腕举"的描写传统,却又在"欲出不出"的迟疑中,注入了唐人特有的含蓄蕴藉。
寒月浸透的庭院里,衣裳窸窣声与更漏交织。诗人或许正途经这座千年古城,听闻某位商贾之女的婚嫁轶事,便以乐府民歌的即兴感发,将瞬间的香艳定格为永恒的艺术。那"门前断肠"的结句,恰似江淹《别赋》的余韵,让整首绮罗香泽的叙事,最终沉淀为对生命际遇的深沉咏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