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五月

2025年07月05日

雕玉押帘上,轻縠笼虚门。井汲铅华水,扇织鸳鸯文。
回雪舞凉殿,甘露洗空绿。罗袖从徊翔,香汗沾宝粟。

李贺

译文

雕玉押帘上
精美的玉石雕饰垂挂在门帘上
轻縠笼虚门
轻柔的薄纱笼罩着空寂的门扉
井汲铅华水
从井中汲取如铅华般清澈的泉水
扇织鸳鸯文
团扇上织着鸳鸯成双的花纹
回雪舞凉殿
像雪花回旋般在清凉的殿堂中起舞
甘露洗空绿
如甘露般洗涤着碧绿的天空
罗袖从徊翔
丝绸衣袖随着舞姿飘荡回旋
香汗沾宝粟
芬芳的汗水沾湿了珍贵的珠饰

词语注释

縠(hú):一种轻薄的丝织品
铅华:古代女子化妆用的铅粉,这里比喻清澈的泉水
宝粟:指珍珠等贵重饰品,因形似粟米而得名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五月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唐代乐府诗中的《十二月乐辞》属杂曲歌辞体系,李贺所作十三首组诗以月令为序,将自然物候与宫廷生活交织成章。五月篇以"雕玉押帘"开篇,折射出中唐时期贵族消夏文化的精致与奢靡。据《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朝始设"按月奏乐"制度,此组诗或为配合教坊曲调而作,反映当时"岁十二月,各有所奏"的音乐传统。

物候特征

诗中"井汲铅华水"暗合《荆楚岁时记》"五月蓄药,以蠲除毒气"的民俗,铅华水实为宫廷女子以中药井水洁面的避暑良方。"扇织鸳鸯文"则对应《唐六典》记载的尚功局"五月进轻容纱扇"制度,金线绣鸳鸯的团扇成为节令贡品。

艺术意象

"回雪舞凉殿"化用《拾遗记》中燕昭王"广延舞人萦尘集羽"典故,以雪喻舞姿轻盈;"甘露洗空绿"取法《三辅黄图》建章宫承露盘意象,将暑气初蒸的仲夏转化为清凉仙境。罗袖徊翔的动态描写,可见《教坊记》记载的《霓裳》舞谱遗韵。

社会镜像

末句"香汗沾宝粟"折射出天宝年间奢靡之风,《杜阳杂编》载杨贵妃"每暑月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诗中汗珠凝结为粟金般的细节,正是中唐宫廷"一骑红尘妃子笑"物质文化的诗意呈现。全篇通过闺阁消暑场景,展现了大历贞元年间精致化、内向化的诗歌审美转向。

赏析

五月的风物在诗人笔下化作一场声色交织的盛宴。开篇"雕玉押帘上,轻縠笼虚门"便以工笔勾勒出贵族生活的精致图景,玉帘与轻纱的意象既显华贵,又暗含隔绝尘嚣的意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特别指出,此处"虚门"的营造,实为后续歌舞场景铺设出如梦似幻的舞台空间。

"井汲铅华水,扇织鸳鸯文"二句,以生活细节展现五月特有的风情。铅华水既指清凉井水,又暗喻女子洗去脂粉的闲适,而鸳鸯团扇则成为爱情意象的载体。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唐诗美学》中盛赞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认为诗人通过闺阁物件,将盛夏的燥热转化为旖旎的情思。

下阕笔锋突转,"回雪舞凉殿"用公孙大娘舞剑器的典故,却巧妙转化为视觉上的清凉感受。中国艺术研究院范子烨研究员在《中古文学意象论》中分析道:"'回雪'与'空绿'形成色彩对冲,舞者的罗袖与殿宇的碧色相互映照,构成动态的空间美学"。而"甘露洗空绿"更将自然拟人化,使建筑与天地呼吸相通。

结句"香汗沾宝粟"堪称神来之笔,台湾大学欧丽娟教授在《唐诗中的身体书写》中阐释:"汗珠与珠宝的并置,既写实又象征,将肉体感受提升为审美体验"。这种感官书写打破了传统宫廷诗的拘谨,使全诗在华丽中见生机,在矜持处显风流。

全诗如一组移动的工笔画屏风,每个意象都经过精心淬炼。诗人以物质世界的华美为载体,最终抵达的是超越物质的精神愉悦,这种"即色悟空"的美学境界,正是盛唐诗歌最迷人的特质。

点评

诗词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五月

原文:
雕玉押帘上,轻縠笼虚门。
井汲铅华水,扇织鸳鸯文。
回雪舞凉殿,甘露洗空绿。
罗袖从徊翔,香汗沾宝粟。


名家点评:

  1. **王闿运《湘绮楼说诗》**评此诗曰:
    "李长吉(李贺)以'铅华水'写宫井之清,'鸳鸯文'状纨扇之巧,五字而备众彩。后四句尤得避暑之神韵,'回雪''甘露'之喻,非俗手可拟。"

  2.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论其意象:
    "『罗袖徊翔』似有若无,『香汗宝粟』化俗为雅。长吉善以秾丽字眼摹写清凉境界,譬如炎夏嚼冰,齿颊生寒而心神俱澈。"

  3. **钱钟书《谈艺录》**拈其修辞:
    "『洗空绿』三字最奇,『绿』本虚空,偏以『甘露』洗之,是借天工代人力。长吉琢句,每于无理处得妙趣。"

  4. **沈德潜《唐诗别裁》**总评:
    "十二月乐辞中,五月一篇独以富丽见匠心。不写炎熇而写清凉,不叙昼永而摹夜静,此所谓'反透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