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2025年07月05日

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挝钟高饮千日酒,
却天凝寒作君寿。御沟泉合如环素,火井温水在何处。

李贺

译文

宫城团回凛严光
宫墙环绕,寒光凛冽肃杀
白天碎碎堕琼芳
白昼里,雪花纷纷扬扬如碎玉飘落
挝钟高饮千日酒
敲钟豪饮那千日不醉的美酒
却天凝寒作君寿
抵御天寒,以这寒意祝君王长寿
御沟泉合如环素
宫苑沟渠的泉水冻结,如素白的玉环
火井温水在何处
那传说中的温泉火井,如今又在何方

词语注释

挝(zhuā):敲打
琼芳:喻指雪花。琼,美玉
御沟:宫苑内的水道
火井:传说中产可燃温泉的井(或指天然气井)

创作背景

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创作背景探微

历史时空的寒光

中唐时节,长安城的宫墙在元和年间(806-820)裹着凛冽的严光,李贺以他特有的"长吉体"笔法,将冬日的肃杀与宫廷的华奢交织成这幅《十一月》图景。此时的大唐帝国虽经安史之乱重创,却在宪宗治下呈现"元和中兴"的短暂回暖,如同词中"火井温水"的隐喻,暗藏着时代冰火交织的矛盾。

宫廷冬仪的镜像

"挝钟高饮千日酒"典出张华《博物志》载中山人狄希能酿千日酒,此处化用为皇家冬宴的盛况。据《唐会要》记载,唐代宫廷确有"腊日赐宴"的传统,而"御沟泉合如环素"则暗合《开元天宝遗事》中关于龙首渠"冰纹如素练"的记载,诗人以天宝旧事映照当下,在琼芳碎堕的实景中埋藏着盛世追忆。

长吉体的冷艳美学

"白天碎碎堕琼芳"的雪景描写,可见韩愈《春雪》"故穿庭树作飞花"的影子,却更显奇峭。李贺作为韩门诗派的重要羽翼,在此篇中展现其标志性的通感修辞——将视觉的严光、触觉的凝寒、听觉的钟鸣、味觉的醇酒熔铸一体,恰如杜牧所言"鲸呿鳌掷,牛鬼蛇神"般的意象组合。

火井温水的双重隐喻

末句"火井温水在何处"暗含地理与政治的双重指涉。据《华阳国志》载,临邛火井乃汉代著名地热奇观,至唐代已渐湮没。此问既是对自然温泉的寻觅,亦暗喻诗人对政治温情的求而不得——李贺因避父讳不得应进士试的终身遗憾,化作结句的凛冽诘问,在御沟冰合的景象中荡出无尽寒韵。

赏析

朔风卷起宫墙内的凛冽寒光,白昼里细碎的琼芳(雪)纷扬坠落,诗人以"堕"字赋予雪花动态的轻盈感,恰如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评点李贺时所言:"长吉炼字,每于虚处生神"。挝钟畅饮的千日酒与凝寒为君寿的意象形成奇妙反差,清代学者王琦在《李长吉歌诗汇解》中指出此乃"以极热衬极寒"的手法,暗喻生命在严冬中的倔强绽放。

御沟泉水冻结如素环的静景,与"火井温水在何处"的诘问构成空间张力。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推崇这种"冷热相激"的意境营造,认为李贺善用"通感"将温度转化为视觉体验。火井典故出自《博物志》记载的蜀地温泉,其消逝既写实景严寒,又隐喻温暖希望的渺茫,正如叶嘉莹所言:"长吉诗中的物象总带着生命的体温"。

全诗在十二月乐辞的框架下突破宫廷应制传统,元代方回《瀛奎律髓》称其"以鬼仙之笔写岁时之叹"。凛严光与碎琼芳的视觉对照,千日酒与御沟冰的触觉反差,最终都收束于"作君寿"的祝颂中。这种将肃杀气象转化为生命礼赞的写法,恰如清代姚文燮在《昌谷集注》中所评:"外示枯寂而内孕春温,此真得楚骚之魂者也"。

点评

诗词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十一月评析

名家点评摘录

**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评此诗云:
"『琼芳堕碎』四字,写雪之轻明皎洁,可谓工于造语。后段忽作祝颂之词,在长吉集中别是一格。"

**叶葱奇《李贺诗集》**论曰:
"结句『火井温水在何处』,以反诘作收,愈见严冬之酷。贺诗惯以奇峭之笔写寻常物色,此篇尤见其炼字之精。"

**钱钟书《谈艺录》**中提及:
"李昌谷『却天凝寒作君寿』句,化寒气为寿考,冷处偏佳,正如其『羲和敲日玻璃声』,皆以通感手法破物理常格。"

诗境赏析

朔风卷起宫城积雪,碎玉般的琼芳自苍穹飘堕。挝钟声里千日酒暖,御沟冰泉凝作素环——诗人以琉璃笔墨绘就冬之双面:
上阕凛冽处,有"堕琼芳"之晶莹;下阕温存时,见"如环素"之婉转。结句忽作天问,将火井温泉的寻觅化作对人间温暖的永恒追索,恰似其《北中寒》中"黄河冰合鱼龙死"的苍茫笔意。

清人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叹曰:"十一月乐辞,贺独取雪魄冰魂为韵脚,冷香浸骨,真所谓『笔补造化天无功』也。"